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我國學者在幹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研究上獲得重要進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23日 15時22分   來源:自然科學基金會網站

    2006年,日本科學家Shinya Yamanaka通過轉入四個 “乾性基因”將小鼠體細胞進行重編程,誘導成為多潛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cells),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對再生醫學領域産生了重要影響。目前觀點認為幹細胞中乾性基因和分化基因“各司其職”,相互抑制。乾性基因只在幹細胞中高表達,抑制分化基因,維持細胞乾性;而分化基因只在分化細胞中高表達,抑制乾性基因並且改變幹細胞多能性狀態導致其分化。

    然而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和湯超教授通過合作研究發現,在體細胞誘導成為多潛能幹細胞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乾性基因能夠被控制分化的基因代替。他們利用獲得的數據提出了幹細胞命運決定的“蹺蹺板模型”,利用這一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乾性基因和胚層中分化基因間相互抑制和相互平衡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可能決定了幹細胞的命運。根據這一模型預測,如果同時過表達中內胚層和外胚層的分化基因,通過改變平衡,表現出替代多個乾性基因的效果。而進一步的實驗結果也證實了這個預測,他們首次實現了用中內胚層分化基因和外胚層分化基因同時替代掉了在體細胞誘導成為多潛能幹細胞過程中處於核心地位的兩個乾性基因。

    這一成果改變了體細胞誘導成為多潛能幹細胞需要高表達乾性基因這一傳統觀點,重新認識了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為研究細胞命運轉變提供了新視角。該成果近期被Cell雜誌以封面論文的形式報道,論文題目是“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細胞編程和重編程的表觀遺傳機制”的資助。

 
 
 相關鏈結
· 自然科學基金會主任:為創新驅動發展固本強基
· 自然科學基金會召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召開七屆一次全委會
· 2013年中央財政計劃對自然科學基金投入170億元
· 自然科學基金會主任楊衛一行到燕山大學調研
· PNAS發文稱:中國高速鐵路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整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