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蛟龍”號圓滿完成最後一潛 取得藤壺樣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11日 10時55分   來源:海洋局網站

    當地時間9月9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北太平洋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採杞海山區南側,開展了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1航次)最後一次下潛作業,首次取得藤壺樣品。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劉峰表示,整個航次進行了21次下潛,安全圓滿完成預定任務,取得了豐碩成果,併為世界認識海洋、研究海洋做出了很大貢獻。

    “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最後一潛在海底工作6個多小時,航行距離約3公里,深度變化為600米,最大下潛深度2418米。“蛟龍”號在海底進行了近底觀察,航行拍攝到多種高清海底生物和海底地質視像資料,採集了8升近底水樣、6塊富鈷結殼,1種2個冷水珊瑚片段、3種3個海綿片段、1個7腕海星、1種3個海百合,並在該海區首次採集到1種2個藤壺,拍攝到了多種高清海底生物和海底地質資料。下潛人員為唐嘉陵、楊波和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工程技術人員李寶鋼。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生物學家王春生表示,通過本次下潛發現,採杞海山2100米以淺海綿種類多、豐度高,説明海山的不同側面生物種類組成明顯不同。

    現場總指揮劉峰用“安全、圓滿”來形容試驗性應用的整個航次科考工作。他表示,通過3個航段的科考工作,“蛟龍”號共下潛21次,取得了豐碩成果,既為我國深海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視像、樣品資料,也為世界認識海洋、研究海洋做出很大貢獻。研發人員能夠對“蛟龍”號應用自如,使用單位技術人員也在逐步提升對“蛟龍”號的應用水平,這些都説明“蛟龍”號和這支隊伍初步具備了科學應用的條件,為“蛟龍”號轉入常規化業務運行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劉峰強調,發展深海裝備,開展深海研究,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單位和個人力量能達到的,需要全世界攜手合作。“蛟龍”號取得的成果,不僅為中國科學家認識海洋提供幫助,而且也通過國際海底管理局向全世界開放。劉峰説:“‘蛟龍’號不會閒置不用,而是要廣泛應用,為全人類和平認識開發和保護海洋做貢獻。未來,我們計劃邀請其他國家海洋科研人員上船,共同下潛開展海洋合作研究。”

 
 
 相關鏈結
· "蛟龍"號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科考任務圓滿完成
· “蛟龍”號將在採杞海山進行2013年收官之潛
· “蛟龍”在採薇海山收穫豐富
· “蛟龍”載人潛水器在採薇海山二次下潛收穫豐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