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註冊資本每增長1億元,GDP增長6530萬元,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490萬元——這是國家工商總局“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關係研究”課題組的研究結論。
該課題組在題為《基於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關係研究的企業發展工商指數構建》的研究報告中,發佈了利用企業工商登記數據構建宏觀經濟先行指標——企業發展工商指數的最新研究成果:企業發展工商指數能夠提前1個到2個季度預測宏觀經濟發展趨勢。
研究分析表明,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在總量上有較強的正相關關係;企業發展工商指數相對GDP增長率具有1個到2個季度的先行性,其與公共財政收入也具有相對穩定的先行關係。對比季節調整後的全國季度GDP增長率和企業發展工商指數的季度數據變化趨勢線,可以發現,2006年以來,兩者呈現顯著的相關性,且企業發展工商指數領先GDP增長變動大約1個到2個季度。以2008年為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GDP增長率在2008年第一季度出現下滑趨勢,而企業發展工商指數在2007年11月份已經進入下行通道。隨著國家經濟刺激計劃的出臺,企業發展工商指數在2009年第一季度觸底反彈,GDP增速于2個季度後出現回升。此外,2010年第三季度企業發展工商指數出現下降,同樣2個季度後GDP增幅開始回落。
企業發展工商指數的分析數據來源於國家工商總局“金信工程”構建的國家經濟戶籍庫。通過對1990年以來歷年的企業數量、註冊資本和GDP作相關分析,課題組發現,GDP與企業數量、註冊資本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53和0.998,表明企業發展與GDP發展存在高度正相關關係,其中註冊資本與GDP的相關性高於企業數量與GDP的相關性。研究表明,1990年以來,企業註冊資本平均每增長1億元,GDP增長6530萬元。
由於投入生産要素結構存在差異,不同産業企業註冊資本與産出增加值的關係也不相同。從近十年分産業數據看,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增加值與其對應的註冊資本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97和0.995,第二産業的相關性稍高於第三産業。從投入産出來看,第二産業投入1億元註冊資本,産生增加值9800萬元;相對於第二産業,投入相同的資本,第三産業僅增加4260萬元,不到第二産業的一半。
全國公共財政收入與企業發展同樣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係,公共財政收入與企業數量、註冊資本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32和0.994。1990年以來,企業註冊資本平均每增長1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490萬元。
企業發展工商指數編制過程包括指標初選、數據預處理、指標分類和指數合成四個階段。初始指標盡可能涵蓋企業的成立、成長、發展和消亡的全過程,並考慮不同類型企業的發展變化特點。數據預處理減少了孤立事件、季節波動以及隨機波動對分析結果的影響。指標分類選擇對宏觀指標具有先行關係的10個指標作為基礎指標,最終合成企業發展工商指數。
課題研究結果表明,作為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企業發展工商指數可以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數據支撐,提升政府宏觀經濟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務市場監管,提升部門監管和服務能力;可以合理引導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引導市場主體戰略決策和業務調整,減少經營盲目性,避免市場風險,節約生産和交易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專家點評
政府大數據應用帶來大價值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財經委副主任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郝如玉
在全球經濟持續波動、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面臨的干擾因素增多,宏觀經濟發展仍存在曲折反復的壓力。企業發展工商指數能夠提前1個到2個季度預測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對政府相關部門準確判斷經濟形勢、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合理調配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
從發達國家政府管理的經驗和近期在大數據方面的戰略佈局來看,“量化決策”和“數據治國”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政府在宏觀管理決策時面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是數據缺失,一個數據缺失的決策只可能是拍腦門的主觀決策。數據缺失一方面是確實沒有相關數據,另外一個方面是對現有數據的開發利用不夠。國家工商總局“經濟戶籍庫”的建立匯聚了大量的數據資源,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出有價值的數據服務經濟決策,是對政府數據缺失的有效補充。
國家工商總局“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關係”研究課題是我國政府部門利用大數據理念和技術的有效探索和嘗試,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服務形式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有力舉措。工商部門未來應進一步加大數據分析應用力度,充分發掘“經濟戶籍庫”的內在價值,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