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林:用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
財政部部長助理 胡靜林
一、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破解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難題的有效機制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各級財政不斷增加“三農”支出,並逐年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危房改造、飲用水工程、道路交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支持力度,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特別是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在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建起了一個有利於農民民主決策、積極參與、自我管理的好機制。
這項政策從2008年開始試點,至今已有6個年頭。主要特點是,以農民民主議事決策為前提,以民辦公助財政獎補為手段,以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為目標,把民生與民主、政府力量與農民力量、自下而上決策與自上而下補助有機結合起來,著眼于村內戶外公益事業和人居環境建設管護,貼近農民生産生活,拾遺補缺,積小步為大步,受到了基層幹部群眾的歡迎。不僅經濟意義明顯,而且政治影響深遠。
一是開闢了億萬農民參與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和管護的有效途徑。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基礎上,發揮財政獎補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有效解決了過去農村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等問題,激活了農民籌資籌勞制度,調動了農民投身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辦成了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
二是提供了公共財政直接支持村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第一次直接將著眼點放在村級公益事業上, 填補了長期以來我國公共財政對村級基礎設施的投入空白,健全了國家強農惠農政策體系。2008-2013年,估算全國各級財政累計投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239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732億元,帶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總投入5000多億元。
三是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和增收致富條件。2008-2012年,全國共建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36萬個。這些村內道路、水利、環境治理等項目的建成,不僅改善了農民的生産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還為發展鄉村旅遊、高效農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創造了機會和條件,達到了方便一方群眾、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地百姓一舉多得的效果。
四是搭建了基層幹部服務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讓基層幹部找到了新形勢下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的抓手,起到了辦民事、凝民心、聚民力、促民主的作用,化解了矛盾,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二、各級財政要積極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鄉村”。我們要繼續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堅持不懈地支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農民幸福美好家園,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一)加強規劃編制,構建標準體系。鼓勵和引導各地立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計劃有步驟地分年度實施。要著力構建標準體系,強化建設、管理、維護、服務及評價各環節標準實施與監督,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盤活資金存量。要加大現有資金整合力度,統籌安排各項涉農建設性資金,盤活存量,集中力量辦大事。各級財政要重點考慮美麗鄉村建設在“三農”工作和城鄉發展一體化中的引領作用,較大幅度增加投入。要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社會資金共同投入,形成“農民籌資籌勞、政府財政獎補、部門投入整合、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三)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軟體”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加強改革創新。要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努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釋放農村發展活力與潛力。
(四)健全獎補機制,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繼續完善並推廣自下而上民主決策、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的一事一議機制,現有專項資金分配使用應更多地運用一事一議機制,充分尊重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管理權。要建立職責明晰、合理分擔、運轉高效的項目後續管護機制,調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方面的積極性,搞好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此文係胡靜林10月9日在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