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江蘇:16歲以上被徵地農民一律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26日 10時19分   來源:新華日報

    江蘇省制定出臺的《江蘇省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辦法》(省政府令第93號)將於12月1日起正式施行。25日,省國土資源廳舉行媒體見面會,詳細解讀了93號令。

    “93號令的最大亮點是:對被徵地農民確立即徵即保、應保盡保、分類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則。”省國土廳副廳長李如海説,早期由於沒有強制進保的法律依據,有參保、貨幣補償等多種補償方式供被徵地農民選擇。實踐中,由於不少被徵地農民顧及眼前利益,往往選擇一次性貨幣補償,影響了長遠生計的有效保障。據統計,自1999年土地管理法實施,徵地採用補償或保障方式以來,全省有176萬被徵地農民未納入各類保障,其中蘇北地區約111萬人,佔63%。93號令依據《社會保險法》確立了應保盡保的原則,除16周歲以下的被徵地農民不參加城鄉社會養老保險,一次性領取生活補助費外,所有16周歲以上被徵地農民都納入相應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剛性進保,不再給予其他形式的補償選擇權,以充分保障其長遠生計。

    93號令將被徵地農民分為未成年年齡段、勞動年齡段、養老年齡段三個年齡段,規定:勞動年齡段的被徵地農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未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可以選擇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年齡段的被徵地農民直接按照不低於當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1倍按月領取補助養老金。

    據了解,徵地補償費用由三大塊組成: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歸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應當將不少於70%的農用地土地補償費支付給16周歲以上被徵地農民;安置補助費用於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用一次性發放給被徵地農民。“在這些費用發放給被徵地農民的前提下,再對被徵地農民應保盡保、剛性進保,這意味著政府所擔的責任更多了。”李如海説。

    93號令規定,徵地報批前,市、縣政府應當將徵地補償費用和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安排的社會保障費用存入市、縣財政部門指定的賬戶;徵地報批時,市、縣財政部門應當出具徵地補償費用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的相關憑證;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前,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對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情況提出審核意見。

    93號令還確立了徵地補償標準和保障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要求各市、縣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對徵地補償標準適時作出調整,保證被徵地農民能及時分享到土地增值的收益。

    另外,93號令明確了相應法律責任:有關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出具徵地補償費用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虛假憑證的,對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情況提供虛假審核意見的,和侵佔、截留、挪用徵地補償費用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等行為之一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報記者 朱新法

 
 
 相關鏈結
· 質檢總局副局長到江蘇檢驗檢疫局、質監局調研
· 台灣年貨大街落戶江蘇昆山
· 中央宣講團在江蘇舉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會
· 中央宣講團赴河南、江蘇等地宣講三中全會精神
· 江蘇連雲港沿海漁民忙曬魚幹以增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