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萬家富,路寬暢人心。回望1996年,山西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太舊高速在艱難中勝利通車,17年光景彈指一揮間,山西省高速公路里程已經悄然突破5000公里,全省119個縣(市、區)即將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發展成就躋身全國交通建設前列。
一座城,一個省,乃至一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騰飛之翼和百姓福祉之所在。
今年3月,山西省“十二五”綜合運輸體系規劃出臺,規劃提出,到2015年年底,山西省高速公路總里程將達到7258公里,全省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里程將達15萬公里,初步構建起“一軸兩縱三輻射,四網五橫六樞紐”的鐵路、公路、機場、軌道交通為主體的綜合交通網絡構架。“大交通”格局呼之欲出,能量源於山西省基礎設施建設的提檔加速。
三十年前,太原市塢城路與學府街交叉口的周邊還是地偏人稀、交通不便的莊稼地,而今,以此地為原點出發,沿著新拓寬改造的并州路,向北駛過兩座高架橋,15分鐘即到城市中心五一廣場;一路向南,20分鐘可以抵臨太原武宿機場,一週1476架次的航班連著世界的每個角落;向東南方向10分鐘的車程,太原南站巍峨聳立,地下一層由地鐵、公交、出租車等交通方式構建的立體交通樞紐即將迎來八方客;東北方向驅車10分鐘,抵達繞城高速長風收費站,十進十齣的車道記載著每天3萬輛車的吐納呼吸;與大運高速公路蜿蜒相伴,北起大同、南至西安的大西客專正進入鋪軌的關鍵期。
省城太原這幅日行千里、穿梭有序的交通出行圖描繪出全省基礎設施建設闊步前行的矯健身影。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戰略任務和重要民生工程來抓,對外著力構建安全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對內著力改善城鄉面貌、完善設施功能,不斷增強城鄉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後勁,一大批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項目快速推進,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了生活環境的便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如此,啟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區域經濟高速增長的“乘數效應”在轉型跨越期間效果凸顯。
2011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300億元,增長28%。其中,鐵路建設完成投資580億元,排全國第一名;高速公路建設完成投資582億元,排全國第三名。2012年,全省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完成2021.6億元,同比增長19.4%,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達22%,以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水利業、環境管理業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為主的基礎設施類投資增速比上年加快10個百分點,對全社會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18.2%,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4.5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已交出固定資産投資6721.2億元的好成績,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節節攀升。
與“大交通”格局相呼應,山西省“大水利”面貌也初步顯現。
“水”是山西農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十二五”開局之年,山西省科學編制了總投資1000億元的水利建設規劃,啟動實施了“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的大水網工程。大水網工程建成後,山西省總供水能力能提高到91億立方米,不僅能夠充分保障轉型跨越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長期困擾山西人民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也將得到根本解決。今年,全省在進一步加強水利建設,在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基礎上,準備用5年時間,投資50億元,新建100座小型水庫,投資107億元,新開工建設7項重點水利工程;繼續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推進農村自來水入戶,再改善和提高1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標準,農村自來水入戶率力爭達到90%。
與此同時,圍繞“十二五”末全省電力裝機8000萬—1億千瓦目標,山西省“十二五”電網投資將達到677億元,是“十一五”的兩倍左右,堅強、現代化的省內電網將解決電網“卡脖子”問題,確保全省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現在村裏經過農網改造後,用電不發愁了,村民致富的勁頭更足了。大夥兒把花卉産業往外村拓展,輻射帶動了周邊村鎮。”聊起去年農網改造前後的用電狀況,晉中市太谷縣南咸陽村村委會主任董世德感慨道。
從交通建設到供水供氣、通信等各類地下管網的鋪設、改造,再到排水、防澇、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的“清單”真的很長,每一項都是關乎民生、拉動投資的大課題,每一項都在強有力地推進著三晉大地的轉型跨越。(記者 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