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山東省多措並舉防治大氣污染 推動環境改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20日 09時11分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

    2013年,是山東環境保護工作直面挑戰、紮實推進的一年。

    經過11年科學治污,省轄南水北調沿線水質達標,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受到中央主要領導同志批示肯定;圍繞跨越八年的藍天夢想,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的工作體系基本形成,一批高排放企業已瞄準2020年地方排放標準,投鉅資對廢氣治理工程實施提標改造;山東環境政務微博、環境信訪平臺、污水直排口和揚塵“隨手拍”等的有效運行,暢通了社會各界參與環保的渠道,良性互動格局初成。

    2014年,山東環境保護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新的重大挑戰。省環保廳廳長張波表示,在山東經濟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關鍵時期,環境政策、標準必須更加有效地當好轉調的著力點和“風向標”,釋放發展紅利,引導産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多措並舉防治大氣污染 逐年改善邁向“藍天夢想”

    空氣質量是當前全社會最關注的環保話題之一。山東的八年藍天逐夢之旅,已于2013年正式開啟。《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省空氣質量要比2010年改善50%左右。為此,2013年5月,山東再次發佈實施了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區域性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到2020年,山東將取消大氣污染行業排污特權,實現排放標準與環境質量基本挂鉤。

    今年,大氣環境質量“逐年改善”將成為我省區域發展的約束性指標,納入科學發展觀綜合考核體系。對大氣環境質量繼續反彈的區域,將暫停審批涉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新建項目。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山東的“藍天夢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實現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在短時間內空氣質量狀況甚至會出現反復。信心何來?張波表示,2013年,山東大氣污染防治體系已經基本建立,這個體系是按照《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及《一期行動計劃》,緊緊圍繞“調結構、促管理、搞綠化”,科學構建、推進的,下一步,要靠“體系”發力。

    目前,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及5項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已發佈實施;省發改委積極協調推動外電入魯和清潔能源項目;省級財政撥出18億元用於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和考核獎勵,黃標車已在17個設區城市建成區全面禁行,全省已淘汰3萬餘輛;省經信委、工商局、質監局等積極推進油品升級,1月1日起全省已全面供應國Ⅳ汽油;環保與氣象部門聯合製定了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工作方案並組織了應急演練等。各市都將大氣污染防治擺在突出位置,積極構建聯防聯控機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進一步加大。

    今年,我省將繼續每月公佈17個設區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嚴格落實區域性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煤炭總量控制制度,完善空氣質量信息發佈制度,抓好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和應急響應等。

    南水北調山東段成治污典型 毫不放鬆鞏固提升

    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的流域治污,尤其是南四湖流域治理,曾經被視為水流域污染治理的“第一難”,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但經過長達11年的艱苦努力,今天,一渠清水出山東,一些原本拒絕東線水的省市開始申請要用水。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成為我國流域治理的一個經典案例。

    目前,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治污方案確定的324個治污項目已經全部按期完成。按國家確定的考核指標評價,南水北調輸水幹線山東段9個測點全部達標並通過國家驗收,沿線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有些地方甚至已優於Ⅲ類水。

    2013年,全省重點流域COD和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4.5mg/L和1.04mg/L,較2012年分別改善3.3%和6.8%。在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年度考核中,省轄淮河、海河流域分別連續6年和4年取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列入省政府第一批掛牌督辦的253個污水直排口已全部整治完成,全省城市(含縣城)建成區污水直排環境問題取得積極進展。

    張波表示,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任重道遠,一定不能有絲毫放鬆。南水北調東線水質安全保障的任務既十分敏感又相當艱巨,特別是當前發展階段流域污染反彈的壓力很大,南水北調沿線各市要加快編制涉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千方百計確保南水北調調水水質安全。要鞏固提升流域治污成果,嚴守自然生態紅線。從每一個小流域入手,以不達標河流斷面為抓手,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深入開展良好湖泊生態保護試點和退化湖泊生態修復;繼續推動解決城市建成區污水直排環境問題,逐步消除污染嚴重水體;開展全省化工園區和地下水狀況調查與評估;加強陸海統籌和近岸海域環境保護。

    此外,今年環保部門還將組織做好全省化工企業聚集區污染狀況和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試點及技術攻關工作,加強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管,確保群眾飲用水環境安全。

    動員公眾廣泛參與 共建共享生態山東

    公眾參與是山東環保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通過山東環境政務微博、環境信訪平臺、污水直排口和揚塵“隨手拍”等,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到推動環境治理改善的進程中,形成良性互動。

    人民群眾的環境需求是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的根本動力,環保工作必須充分依靠人民群眾。張波認為,要進一步加大環境信息公開力度,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暢通公眾參與環保的渠道,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監督。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環保的工作機制,加強與社區、民間環保組織和環保志願者的溝通,更好地鼓勵、支持和引導他們參與到環保工作中來,不斷完善黨委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良性互動的環保工作大格局,共建共享生態山東。

    目前,已建成政務微博與工作微博相結合、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配合聯動的微博工作體系。建立完善了信訪輿情執法聯動工作機制,2013年山東環境信訪(投訴)平臺共辦理環境信訪1700余件。最大限度實行政務公開,拓寬公眾參與渠道,成立了山東公益環保聯合會,建立了“環境監測開放日”制度;與省有關部門、地方媒體聯合開展了污水直排環境、煙(粉)塵污染“隨手拍”活動;綜合借助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與時俱進地開展環保宣傳和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生態文明,大力提倡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新時尚。

    新的一年裏,全省環保系統將進一步落實公眾的環境信息知情權,及時公開環境質量監測、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違法案件及查處、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重點減排工程建設進展等環境信息,主動向社會通報環境狀況、重要政策措施和突發環境事件及其應急處置信息。探索建立公眾環境舉報、信訪、輿情和環保執法聯動機制,合理配置省、市、縣三級執法力量,努力讓普通群眾更加方便地進行環境舉報、更加及時地得到處理和回復。

    積極作為把握平衡 推動生態“融”入發展

    環保和經濟“打架”,已經是過時的想法。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全省環保系統必須深刻領會和推動落實這樣一種“融”的理念和方法,堅持從山東實際出發,巧用環保力,促進大變革,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生態建設“融”入發展,釋放發展紅利。

    山東造紙業的“蝶變”就是最好的例證。從2002年起,山東歷時8年,實現了行業排放標準向流域綜合排放標準的過渡,取消了水污染行業的排污特權。曾經是重污染之首的山東造紙業非但沒有垮掉,反而在嚴格的環保標準引導之下,依靠科技創新,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治污難題,成功實現了發展方式的轉變。在污染排放大幅削減的同時,全省造紙産量和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同行業首位。造紙行業走上了又好又快的良性發展軌道,真正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的同步共贏。

    制定環保標準到底是為了什麼?張波表示,不是要保護落後、把大多數企業都套進來、誰也走不動,而是要發展先進生産力、依靠標準引導和技術發展促進産業結構的深層調整。標準是一個引導作用,就是引導全社會一起努力去“夠”。山東環保的地方標準,幾乎都遠遠嚴於國家標準,但所有標準都是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的,所以,從實踐看,環保標準並不是經濟發展的攔路虎,反而是提質增效的推動力。

    抓好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是解決環境問題、緩解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矛盾的根本舉措,是環保工作肩負的使命任務。要緊緊圍繞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質量效益,發揮好標準引導和執法監督的作用,倒逼污染行業調整結構優化佈局,不斷提升工業産業層次和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時,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發展環保産業這一戰略新興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環保既是“助推器”,又是“晴雨錶”,是轉方式調結構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標。環保工作一定要發揮好獨特的作用,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貢獻力量。(薛梅 靜雯 亞楠)

 
 
 相關鏈結
· 山東將大氣污染防治列為區域發展約束性要求
· 天津市下達第一批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
· 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回應公眾關注的大氣污染熱點
· 氣象部門積極支持和參與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