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長三角藍皮書將面世 提出實現可持續的率先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4日   來源:文匯報

  23日,記者打開厚厚一疊三百多頁散發著油墨清香的《長三角藍皮書》大樣,只覺一股春風撲面而來: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長三角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以實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前提,率先完成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轉換,使可持續的率先發展成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核心內涵和本質特徵。實現可持續的率先發展,已經成為長三角的戰略目標和“主旋律”。

    作為中國第一本《長三角藍皮書》,它凝聚了蘇浙滬兩省一市三所社會科學院無數學者專家的智慧心血,不久它就將正式面世。

    率先發展的長三角:經濟總量突破4萬億元

    位於我國東海之濱的長三角,土地肥沃,水網縱橫,更臨江瀕海,集“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為一體,東進可出海入洋,西行則腹地遼闊。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在多種場合對蘇浙滬兩省一市的“率先發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率先發展”這一奮鬥目標,在長三角地區已經初步實現。浙江省從1991年起已經連續15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上海市和江蘇省從1992年起也連續14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從1992年至2004年,長三角整體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3.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4%。1992年,長三角兩省一市經濟總量為4655.8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7.32%;到2004年,兩省一市經濟總量已經增加到34234.12億元,在全國經濟中的比重上升到了24.99%。2005年,蘇浙滬兩省一市的經濟總量分別為1.8萬億元、1.33萬億元和0.91萬億元,長三角的經濟總量突破了4萬億元!

    面臨挑戰的長三角:能耗、資源和生態

    到2004年底,上海、江蘇、浙江的人均儲蓄餘額分別為51472元、11925元和16134元。兩省一市三地社科院的學者專家在為“長三角人的錢袋子鼓起來”高興的同時,又清醒地認識到:長三角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仍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亟待長三角人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去破解增長方式轉變、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這三大“難題”。

    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四大痼疾”,正威脅著長三角經濟和城市的良性發展。儘管兩省一市在環境保護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的資金在當年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粉塵、工業廢水的排放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生態環境的壓力並未減輕,整個長三角地區酸雨頻繁,2004年在太湖21個監測點中,已經沒有優於一類至三類的水質。而同時,能源的消耗則直線上升,預計到2010年,整個長三角的能源消耗總量預計將達到4.3億噸標準煤!撰寫《長三角藍皮書·總報告》的學者專家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蘇浙兩省的單位GDP能耗大約是日本的6倍、英國的3倍、美國的2.2倍和韓國的1.8倍;而上海目前“每平方公里GDP”的水平僅為首爾的61%、紐約的50%、巴黎的43%。這表明,長三角現階段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賴土地和能源的消耗。

    長三角的未來:全球可持續率先發展的示範區

    2005年,長三角地區人均GDP突破了5000美元。但速度不等於質量,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宋林飛指出:使長三角整個社會真正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就要切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要讓GDP變“輕”、變“綠”,才能實現長三角可持續率先發展的戰略目標。

    學者專家們指出,首先要對可持續率先發展的增長方式、生態環境和制度體系進行一系列的全新定位。要摒棄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彈性系數降到0.8以下。

    其次,要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要努力提高戰略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切實增強集成創新能力,注重培育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先導、基礎産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産業格局,使長三角成為全球可持續率先發展的示範區。 (記者 鄭蔚)

 
 
 相關鏈結
· 江浙滬三地社科院緊密合作共建長三角“思想庫”
· 長三角投資體系變革 創新成為投資市場關鍵詞
· 長三角農民增收新“主題詞”:長效和積累
· 全國第一條跨地區黃頁熱線在長三角開通
· 05年長三角地方財政收入增長 居民收支快速上升
· 六位長三角區域經濟學者談長三角合作現狀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