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首個省區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通過專家審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姚潤豐) 被列為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十大重點建議之一的《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日在北京正式通過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的專家審查。這是我國第一個省區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

    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在此間舉行的審查會上介紹説,2005年3月,在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上,寧夏代表團提出的“將寧夏作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的建議”,被全國人大列為十大重點辦理建議之一,由水利部承辦。國務院隨後也明確將開展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列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近期重點工作。

    胡四一説,水利部積極落實全國人大、國務院的要求,對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的支持與指導。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等部門也十分重視這項工作。今年兩會前夕,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水利部聯合召開這次審查會,標誌著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邁出了科學的、堅實的步伐。

    據介紹,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目標是通過建立以水權制度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與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工程技術體系,以及建立與節水型社會相符合的節水文化,實現安全用水、高效用水和可持續用水的三大目標。

    為此,《規劃》確定了“以水定産、以調增效、以節保供、以轉促配、以聯補缺”的總體建設思路,並設計了十個方面的系統建設任務,一是水權制度建設,二是以總量控制為核心的水管理體系建設,三是以水價為主要內容的經濟調控體系建設,四是以農村為主體的公眾參與管理體系建設,五是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六是水資源聯合調配體系建設,七是以農業為主體的各業節水體系建設,八是以排污總量控制為核心的水環境治理與保護,九是水生態系統保護與適度修復,十是節水法規體系建設與公眾節水與參與意識提高。

    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表示,通過以上十方面的建設任務的實施,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機制體系框架基本確立,相關法規、行政、經濟技術政策、宣傳教育體系框架形成;公眾節水意識明顯增強;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萬元GDP用耗水定額指標年均下降8%以上,農業用耗水量年均下降1.5%以上,工業和服務業用水水平達到同類地區先進水平;耗水總量控制在國家分配的指標之內,實現“增産增收不增水”,同時人飲安全保障明顯提高,一般年份供需平衡,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寧夏是我國欠發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地處西北內陸,三面為沙漠包圍,乾旱少雨,當地水資源匱乏,生産生活用水主要依靠過境黃河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黃河上游來水持續偏枯,同期寧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完)

 
 
 相關鏈結
· [資源]“十五”期間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
· 山東省全方位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 一汽集團實施中水利用技改項目節水千萬噸
· 福建千萬畝節水灌溉工程造福農民年節水43億立方
· 天津市探索建立節水型社會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