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海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立足省情追求綠色GDP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8日   來源:人民日報

    經濟發展長期滯後的西部內陸省份青海,積極調整工業發展思路,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值由5年前的65.3億元增至2005年的180億元,年均增長17%以上,實現利潤也由0.78億元增至70億元,增長近90倍,呈現出又快又好的發展態勢。

    青海是資源大省,全省現已發現各種礦産125種,其中50種礦産儲量居全國前10位,11種居全國首位,人均佔有礦産資源量位居全國第一。但在2001年以前,青海工業系統連續8年虧損,累計虧損7億元之多。青海工業發展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尋找青海工業發展的思路擺在青海省委、省政府面前:

    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青海省委、省政府認識到,青海工業要實現突破,必須依託優勢資源,做大做強優勢産業和特色經濟,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能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現代新型工業化道路。並注重國有企業改制工作,通過調整,最大限度地盤活存量資産,實現資産優化配置。

    青海還通過對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以集中力量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主導型的特色産業,把更多的投資投向具有一定經濟規模、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資源消耗少的新項目、大項目上。為增強工業的發展後勁,青海的工業投資由2000年的27.9億元增加到去年的150億元,短短5年時間,相繼落成百萬噸鉀肥、澀—寧—蘭天然氣管道、90萬噸純鹼、鹽湖提鋰及資源綜合利用,30萬噸天青石採選、賽什塘銅礦和公伯峽、拉西瓦電站等一大批重點項目。

    因結構調整而釋放資源能量,青海資源優勢開始向經濟優勢轉化,2005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04億元,佔生産總值的比重較2000年提高4.6個百分點。鹽湖化工、電力、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四大支柱産業和冶金、醫藥、畜産品加工、建材四大優勢産業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56%和29%。

    青海地處三江源頭,具有特殊的生態地位,因此強調綠色GDP顯得重要而實際。追求綠色GDP正在成為貫穿青海工業發展全過程的一種理念。以前,青海在黃河上遊和湟水河流域修建了許多化工、皮革、冶煉、電鍍等企業,僅2002年,全省排放到黃河的工業廢水就達3583萬噸。2003年青海一舉將已建成投産的青海星火鉻鹽廠等12家污染企業徹底關閉。5年前,走進青海著名的“硅鐵走廊”民和縣,縣城黑煙籠罩,空氣刺鼻,被稱為“黑色走廊”。今日縣城,工廠排出的是淡淡煙塵,氣味正常。

    青海省委書記趙樂際説,美麗富饒的青海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對國家和中東部地區的一個最大貢獻。青海省已經確定,不搞汽車産業、IT産業,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要立足青海實際培植自己的優勢産業和産業優勢,用現代化的科技成果與資源開發相對接,防止濫採、濫開資源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省長宋秀岩認為,青海的生態現實決定其必須追求綠色GDP,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就是要避免走以大量消耗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老的工業化路子,實現可持續發展。她還表示,每年青洽會不再引進污染企業。

    根據青海“十一五”發展規劃,“十一五”期間,工業經濟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這樣的速度發展,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青海將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記者 馬玉宏)

 
 
 相關鏈結
· 經濟普查數據修訂使我國GDP數據更加準確規範
· 青海與西藏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構建青藏經濟協作區
· “十一五”五大特色産業鏈將引領青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