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各地建設低標準住房積極探索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李菲)公用廚房、廁所、洗澡間,閉路電視、活動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407個房間,容納了1700人入住。還設有保安室,實行嚴格的安全管理——在重慶市正揚大市場,昔日擁擠不堪、缺少必要衛生設施的“簡陋工棚”變成了專為農民工開辦的“陽光公寓”。

    農民工已逐漸成為我國産業大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不僅在城市工作,而且在城市消費、納稅。如何為農民工提供滿意的住所,直接關係到1億多農民工的生活條件改善,關係到城市發展和管理的正常運行。近年來,各地通過實際操作,在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上取得了一定成績和經驗。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這條經驗來自實踐中曾經走過的“彎路”:2003年,長沙籌劃為農民工興建20萬平方米廉租房,作為“民心工程”,建房資金主要通過財政撥款和社會籌集等方式解決。首批可容納3000名農民工入住的“江南公寓”2005年初竣工,小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租金低廉。但是,這麼好的公寓樓,至今仍沒有幾個農民工前來入住。

    這個教訓發人深思:在解決農民工住房的具體操作中,要充分考慮農民工的作息時間、地域分佈特點以及經濟承受能力,避免不切實際的建設造成住房閒置。

    重慶市正揚大市場是一座9層高的樓房,市場開業後4至9層的寫字間因無法售出而閒置,經重慶遠達物業公司改建成農民工公寓,並以一人一床一天一元的低價格推出後,立即吸引大量農民工入住。“棒棒公寓”在為農民工提供滿意住所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效益,企業每年的房屋租金收益達100多萬元。

    不少地方認識到要“堅持多種形式、多渠道解決問題”。蘇州、無錫等地大批農民工都是集中居住,這裡的農民工集居點,大多配有休閒娛樂場所,有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的還設有農民工“維權會”“法律援助服務站”等。目前昆山市已建成農民工集居點65處,建築面積近百萬平方米,43萬外來工實現集中居住。蘇南農民工集居點的建設受到農民工、企業和當地居民等多方面的歡迎。一些企業負責人説,建了民工樓,招工不用愁。

    不少地方把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和“平安創建”活動聯絡起來。北京市朝陽區有93萬流動人口,76%居住在城鄉接合部和郊區農村,其中租住平房的佔65%,租住樓房的佔10%,租住地下室的佔7%,住自購房的佔2%,居住在工地的佔16%。為解決農民工聚居區存在的問題,朝陽區政府成立專門的流動人口管理機構,規範房屋出租。農民工聚居地居住環境明顯改善,社會治安也明顯好轉。

    專家表示,近日出臺的《關於住房公積金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指導意見》,首次將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政策範圍,體現了公平對待的原則。但大部分農民工收入水平低,要考慮到農民工購房的可能性小,對建立公積金賬戶的農民工應允許其以公積金支付房租。同時,城市政府要建設一批低標準的住房,向包括農民工在內的無力購房的低收入階層出租,並且逐步將在城市長期生活、具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經濟適用房政策範圍。(完)

 
 
 相關鏈結
· 北京市建立防止農民工工資拖欠長效機制新舉措
·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起草記
· 黑龍江哈爾濱市今年將辦12件實事保護農民工權益
· 甘肅省制定教育培訓規劃將大規模培訓全省農民工
· 大連市總工會下發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意見
· 全國各地出臺多項措施加強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