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李榮融:中央企業要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宜昌4月23日電(記者齊中熙、江時強)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23日指出,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安排了14項重大科技專項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中央企業直接參與了其中的12項。因此,中央企業要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

    李榮融是在宜昌舉行的中央企業科技工作會上介紹的。他同時提出,中央企業至少要有未來15年的技術儲備。國資委也將在考核、分配等方面建立對企業科技發展的長期激勵機制。

    “工業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發展的歷程表明,技術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的構成要素,需要有強大的技術經濟實力做支撐。根據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央企業應該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李榮融説。

    他介紹説,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安排了未來15年我國在若干重點領域需要突破的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其中確定了11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中央企業都有涉及。重點安排的可能在近期獲得技術突破的68項優先主題中,與中央企業相關的有54項。安排的16個重大專項中,有一半以上的項目與中央企業參與攻關。此外,在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和先進能源技術等前沿技術方面,中央企業也都積極參與探索和研究。

    李榮融説,“十五”期間,中央企業加大科研投入,自主知識産權數量顯著增加。目前,中央企業擁有專利數30520項。申請專利數量逐年上升,平均增長速度達到28%。2005年,中央企業申請專利10031項,其中發明專利4462項;授權專利4948項,其中發明專利1657項。授權專利和授權發明專利分別佔申請總數的49%和37%,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7%和31%)。

    據悉,多年來我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僅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就有2770萬人,有科學家和工程師225萬人,形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的科研隊伍。我國已經涌現出一批依靠技術創新迅速發展起來的企業典型。(完)

李榮融:央企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新華社宜昌4月23日電(記者齊中熙、江時強)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23日指出,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我國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道路已經越走越窄,而且事實上也不可能換來領先的技術。因此,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成為中央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李榮融是在宜昌舉行的中央企業科技工作會上説這番話的。他同時指出,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中央企業在觀念、認識、體制和機制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科技投入明顯不足。中央企業科研開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重與國際水平相比普遍較低,發達國家大企業研發費用一般不低於銷售收入的5%,而中國中央企業僅為1.5%;消化吸收經費嚴重不足,中國工業企業引進技術與消化吸收費用的比例為1:0.06,而韓國、日本企業這一比例為1:5到1:8;中國科技投入用於企業的比例低,發達國家科技投入的30%用於扶持企業,中國科技投入90%以上用於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

    二是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目前企業內部普遍存在科技資源重復分散,資源不能共享,分工不明確,整體優勢難以發揮的現象。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科技資源低水平重復嚴重,同一課題,重復立項、重復投資。另外,在基礎性研究、行業共性技術研發方面,企業間沒有廣泛建立和形成技術創新的戰略聯盟或協作關係。

    三是企業自主創新機制不健全。受現行管理體制及傳統觀念束縛,部分企業現有用人制度、激勵機制不健全,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沒有有效發揮,人才流失現象仍很嚴重,科技人才資源不足,缺少科技帶頭人。企業對科技發展的戰略意識不強,很多企業尚未根據企業戰略定位和發展規劃制定中長期科技規劃。風險機制不健全,創新活動投入大、風險高,在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對技術創新望而卻步。此外,科技工作管理評價體制不健全,知識産權保護制度尚不完善。

    “這些問題,既有企業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和政策方面的因素。只要上下共同努力,克服目前存在的體制和機制上的障礙,確立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強化自主創新的戰略意識,中央企業的自主創新工作將邁上一個新臺階。”李榮融説。(完)

 
 
 相關鏈結
· 李榮融:央企工作重心要從事後處理轉為事前排查
· 李榮融:搞好國有企業 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 國資委:今年將編制中央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 中央企業明年要採取五項措施加強集團公司控制力
· 李榮融:繼續推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
· 李榮融:具備條件國有大型企業要通過改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