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國有企業 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展望十一五)
———訪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李榮融
記者: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一直為全社會所關注。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國有經濟的總體實力如何?
李榮融: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這是憲法規定的。國資委最核心的任務是保證國有經濟持續穩定地發揮主導作用。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國有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國國有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9.2%;實現利潤9047億元,同比增長了25.1%。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169家中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7萬億元,同比增長19.8%;實現利潤6276億元,同比增長27.9%。國資委成立3年來,中央企業銷售收入和資産總額平均每年分別增加1.1萬億元,實現利潤平均每年增加1000多億元,上繳稅金平均每年增加近1000億元。
這幾年,國有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得到了明顯提高,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1998年,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只有3家,去年增加到18家,其中內地的15家企業全部是國有企業。上海寶鋼集團成為我國競爭性行業和製造業中第一家連續兩年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在全球知名能源信息公司普氏公佈的2005年“全球能源公司250強”中,中石油、中石化列亞太地區前兩位,居全球排名第七位和第十二位。在美國《福布斯》最新公佈的“亞洲50強”排行榜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海油3家企業名列前10名。
記者: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取得這麼好的業績讓人備受鼓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主要得益於近兩年宏觀經濟形勢好。您如何看待這種説法?
李榮融:經濟形勢好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體制機制發生了新的變化。國資委的成立,解決了多年存在的國有企業多頭管理、責任不落實的問題。國資委作為政府授權的出資人代表,理所當然要承擔搞好國有企業、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的責任,但這一責任只有最終傳遞到企業才能得到真正落實。所以國資委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經營業績考核制度,與央企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同時建立起激勵和約束機制。另外,我們連續3年組織中央企業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高級經營管理者,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打一個比方,這就好比球場上有了後備隊員,不在狀態就換人,這會給在場上踢球的人以壓力,讓隊員充分發揮潛力。這實際上是按企業發展規律辦事。
記者:有人注意到,從絕對戶數上看,國有企業的數量在減少。因而有人擔心,這是否會影響國有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主導作用的發揮?
李榮融:從數量上看,近幾年經過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調整,國有企業的絕對數的確在減少。但從資産總量和質量上看,國有經濟得到了加強,對經濟社會的貢獻進一步加大,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明顯提高,真正發揮了主導作用。
2005年與2002年相比,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減少1.19萬戶,年均減少3967戶;銷售收入增加3.8萬億元,年均增長21.6%;實現利潤增加3814億元,年均增長34.8%;上繳稅金增加2237億元,年均增長16%;資産總額增加2.99億元,年均增長10.1%。目前,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佔全國工業企業的11%,而實現利潤和上交稅金分別佔到了44.9%和56.7%。中央企業去年上繳的稅金佔全國稅收近1/5。
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比如軍工、航天航空、石油石化、通信、電力、交通運輸等行業,國有經濟始終佔主導和支配地位。這些行業的技術創新和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主要是靠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重點工程和舉世矚目的神舟六號成功發射,中央企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堅定搞好國有企業的信心和決心,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步伐
記者:雖然國有企業實力增強,但仍有人對能否搞好國有企業持懷疑態度,您如何看?
李榮融: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我認為所有制與企業經營好壞沒有直接的關係,國有企業取得的成績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現在的關鍵是要建立起一套符合企業發展規律的好制度,並且讓制度得到強有力的執行。所以,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要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和激勵約束制度,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加強國有資産監管。要加快推進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繼續推進國有獨資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會試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要積極推進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國有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培育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此外,還將繼續抓好政策性關閉破産工作,抓緊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總之,只要按照黨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遵循企業的發展規律,國有企業一定能夠搞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記者:下一階段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調整的原則和方向是什麼?
李榮融:推進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要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這是最重要的原則。也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建立市場配置資源為主的運行機制,支持和鼓勵國有企業在調整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走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調整的方向主要是“四個集中”: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和未來可能形成主導産業的領域集中,向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集中,向中央企業主業集中。我們已經分3批明確了大部分中央企業的主業,還分21個重點業務板塊制定了中央企業佈局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隨著條件逐步成熟,調整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規範國有企業改制和産權轉讓,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記者:國資委常常被比作國有資産的“守護神”。隨著國企改革力度加大,人們非常擔心國有資産流失。請問這方面的情況如何?
李榮融:總體看,國有資産總量在增加;局部看,存在個別流失的現象。國資委成立前的2002年,中央企業資産總額7.1萬億元,現在已經超過10萬億元,毫無疑問這部分資産是在增加的。當然,我們也不否認一些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出現了國有資産流失的問題。這主要原因是責任不落實,制度不健全。國資委成立以來,我們和有關部門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發佈了一系列規章和制度,加強了監督檢查。經過各方面的努力,國有資産流失的現象已得到遏制,有效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我們將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力度。
記者:從改革的進程看,未來幾年,企業國有産權規範流轉的速度將進一步提高。請問國資委在規範國企改制和産權轉讓方面將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李榮融:規範國有企業改制和産權轉讓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其中關鍵是要切實做到“主體到位、交易進場、信息公開、操作規範、監督有力”。首先是主體要到位。改制方案和國有産權轉讓方案的制訂、論證,清産核資、財務審計、資産評估的組織和委託,交易方式的確定等,都要由各級國有資産監管機構或持有國有資本的企業操作。其次是交易要進場。要防止“暗箱操作”,實現“陽光交易”。第三是信息要公開。企業國有産權轉讓,必須按照規定的內容、方式、時間公開披露産權轉讓信息,廣泛徵集受讓方意見,使投資者充分了解企業情況,做好投資決策。第四是操作要規範。國有企業改制和産權轉讓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依法、合規。最後是監督要有力。我們將從多方面、多渠道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加強監督檢查,嚴格把好各個關口。(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