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節水論壇:緩解水資源危機重在發展節水農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農業節水”進展緩慢 50多年僅提高15個百分點  

  新華社濟南4月24日電(記者王汝堂)日前在此間舉行的山東省首屆農業節水論壇上,與會的水利專家稱,我國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第一用水大戶,在節約用水方面進展緩慢。全國農業灌溉水利用率從上世紀50年代的3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45%,50多年時間僅提高了15個百分點,致使水資源“嚴重短缺”與“巨大浪費”並存的局面長期得不到扭轉。

  據水利部專家介紹,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我國灌溉的發展以外延為主,灌溉管理比較粗放,用水效率低,全國灌溉水利用率為30%左右。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提出了發展“節水灌溉”的方向,到“八五”末,全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56億畝,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35%~40%。“九五”末,提高到40%~43%。

  2005年,全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8.48億畝,按照《節水灌溉技術規範》規定的較低標準,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到3.22億畝,灌溉水利用率約為45%。而節水先進國家已達到70%~80%。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侖説,新中國成立以來,儘管我國農業用水量佔總用水量比重逐步下降,但仍然保持在60%以上。面對日趨嚴重的缺水形勢,建立節水型社會特別是發展節水農業是必然選擇。(完)

    發展“節水農業”是緩解水資源危機的希望所在   

    新華社濟南4月24日電(記者王汝堂)雖然工農業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和農村人畜用水普遍存在節水空間,但近日參加山東省首屆農業節水論壇的水利專家認為,節水農業是節水的潛力和希望所在,真正能夠緩解目前我國日趨惡化的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途徑,在於加快推進農業灌溉節水。

  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副司長李遠華在節水論壇上介紹説,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正常年份全國半數以上城市缺水,直接經濟損失數千億元。每年由於乾旱缺水損失糧食400億公斤以上,2000年嚴重乾旱時減産糧食達600億公斤。淡水資源對經濟發展已構成嚴重制約。李遠華分析説,城市生活用水、農村人畜用水可以進行節約,但節水空間有限,用水總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點只能放在農業灌溉節水上。

  由於農業灌溉用水是我國國民經濟用水“第一大戶”,利用率又較低,所以節水潛力巨大。與會專家提供的數據表明,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全國用水增長迅速,用水總量從1949年的1031億立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5548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佔11.7%,工業用水佔22.2%,生態用水佔1.5%,而農業用水佔到64.6%。目前我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率約有45%,與節水先進國家70%~80%的高利用率差距明顯。因此,專家認為,加快推進節水農業,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狀況日趨惡化的希望所在。(完)

    院士號脈“節水農業”:輸水渠道是“最大病症”

    新華社濟南4月24日電(記者王汝堂)中國工程院院士山侖近日在出席山東省首屆農業節水論壇時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指出,當前我國“節水農業”的技術已非常成熟,最大的制約在於輸水渠道嚴重落後,推動節水農業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輸水渠道問題。

    “我的研究方向是生物節水技術,但從當前我國農業灌溉情況來看,加快節水農業步伐最大的制約不是科技,而是輸水渠道問題。”山侖院士對記者説,“目前農業灌溉的輸水渠道防滲狀況很差,農業灌溉水利用率約為45%。也就是説,從水庫中引100立方米水,到達農田就僅剩45立方米,中間損耗高達55立方米。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好的節水技術也起不到大作用。”

    山侖院士介紹説,國際上先進的節水國家,在發展節水農業上第一位的也是解決輸水問題。比如以色列,首先抓的就是輸水管道的改造。對目前我國農業灌溉來説,大水漫灌並不是灌溉水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輸水損耗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要想大範圍提高農業節水水平,重點不應放在搞噴灌、滴灌上,而應加緊改造輸水渠道,解決渠道防滲問題。

    山侖認為,農業節水本質上是社會受益、生態受益,解決的是全國的水資源危機,絕不僅僅是農民受益,依靠農民投入解決輸水渠道問題不現實,應該由國家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完)

 
 
 相關鏈結
· 訪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副司長:農業節水任重道遠
· 黃河寧夏灌區百萬畝水稻開始育秧
· 科學家認為我國農業“水資源瓶頸”日益凸顯
· 我國超級稻畝産突破一千公斤大關 品質改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