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社記者三峽大壩最後50方混凝土澆築親歷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三峽工地5月20日電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20日12時,三峽大壩工地,驕陽似火,氣溫驟然升至36攝氏度。青雲公司澆築一大隊的40多名建設者正緊張而有序的施工: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還剩下50立方米的混凝土澆築量。

    三峽大壩右岸非溢流二號壩段,是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地。高大的胎帶機伸展著巨臂,把混凝土不斷地注入倉內的施工面。

    這是一個特別能戰鬥的團隊:大隊領導唐毅民、李發軍和孔老三手中拿著步話機,不時地接聽著來自各處的電話,同時四處走動,檢查和協調混凝土工、排水人員、看倉木工、鋼筋工、測溫人員、電工等多個工種的操作和配合。

    班長楊能不時揮動著紅綠兩色旗指揮著胎帶機準確將混凝土注入倉內的施工面。有時則是中隊長鄧永平親自舉起紅綠旗指揮。

    汗如雨下的混凝土工李勇,對能為三峽大壩最後一倉的澆築而格外興奮。他手中幾十公斤重的振動棒上下左右翻飛。吳全錄、馬小錄、喇丙西、曾玉明、彭桂林、魏萬河、張峰和馬汝全等其他8名混凝土工,或拿著振動棒將混凝土拌勻,或協助將胎帶機出混凝土的口子對準倉內的施工面。王忠堂、白忠平和李四英等3名看倉木工,身係安全繩,在施工場地巡視。他們的任務是看護模板,因為模板在澆築過程中受振動或受側壓力,而使模板出現偏差而影響質量。測溫人員熊雲川拿著一根長長的溫度計,在倉內不時測量著混凝土的溫度。

    鋼筋工梁文華、殷飛、鄧延俊、黃承柱和鄧延壽、電工李光勤、王君,排水人員蔣寧、金世平、李紅正,均進入緊張的施工中。

    現場作業人員為防止澆築完成後出現裂縫,不時對倉內設施進行降溫處理,以確保將混凝土澆築時的溫度控制在14攝氏度左右。同時,將已經抹面的混凝土蓋上“保溫被”,以防暴曬而使混凝土出現裂縫。

    12時10分,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只剩40方混凝土澆築量。

    12時35分,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經施工人員共同努力,三峽大壩主體工程最後一倉的左上角部位,已形成合圍之勢。而此時,最後一倉的澆築只剩最後20立方米。

    10分鐘後,大壩澆築還剩最後10立方米。

    12時58分,澆築已進行到最緊張、最關鍵的時刻!三峽大壩主體工程最後一倉大約只剩一車的混凝土料,也就是6方混凝土,就可完成全倉混凝土澆築,屆時三峽大壩將全線貫通。

    兩分鐘後,記者了解到,在海拔84米高程的拌和系統已接到要料指令,系統開始運轉。為體驗運料情況及更多地熟悉混凝土澆注的各個流程,記者隨即徵得有關方面的同意,迅速坐上挂著三峽工區040號牌的“奔馳”大卡車——作為最後一車混凝土的運輸設備,向海拔84米高程的拌和系統駛去。

    5分鐘後,三峽大壩主體工程最後一車混凝土準時從拌和系統卸料口倒入自卸車中。

    13時10分,記者坐在拉著最後一車混凝土的卡車駕駛室內,向壩頂進發。8分鐘後到達澆築現場。 與此同時,由43歲的司機肖佔生駕駛的20噸自卸車正緩緩進入拌和系統取料口位置,等待三峽大壩主體工程最後一倉的最後一車混凝土倒出。

    兩分鐘後,記者在現場看到,實驗人員正在對三峽大壩主體工程最後一車料的混凝土出機口溫度進行檢測。

    13時20分,最後一輛運輸車向胎帶機卸料斗內卸料。一分鐘後,最後一車混凝土通過胎帶機輸料皮帶輸送至倉內,收倉澆築人員楊能、李光賢、魏萬河、戚文、王生貴和謝佔彪振搗。

    20分鐘後,三峽大壩主體工程最後一車混凝土振搗完畢。戚文等施工人員開始人工把混凝土表面抹平,部分施工人員和監理人員開始陸續撤出。最後,混凝土工戚文一人在場內為振搗好的混凝土“修面”。

    14時整,三峽大壩主體工程最後一車混凝土澆築完成。一座長2309米、壩頂高程185米的雄偉大壩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施工單位青雲公司總經理萬連寶旋即報告三峽大壩主體工程的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情況:14時順利收倉。

    接著,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宣佈:2006年5月20日下午2點,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完畢,三峽大壩全線達到185米設計高程。(完)

 
 
 相關鏈結
· 三峽工程質量報告:確立"雙零"目標 追求細節完美
· 三峽工程與老百姓:三峽工程為移民帶來新生活
· 聚焦三峽工程:三峽工程建設大事記
· 解讀:三峽大壩全線到頂後還有哪些相關工程建設
· 三峽工程樞紐佈置示意圖
· 三峽工程背景解讀: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