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記者 崔軍強) 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已被寫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但不少人對創新的具體指標並不十分了解。科技部副部長尚勇24日指出,我國要實現建成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需要跨越4道“門檻”。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論壇上,尚勇對創新型國家的量化指標作了解讀。這4道“門檻”分別為: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在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對外技術依存度低於30%;本國人發明專利數量和科技論文被引用數進入世界前5位。
尚勇説,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偏低,只有依靠自主創新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無論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還是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與再創新,都必須堅持自主之路,這既是科技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他表示,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標誌著我國將從引進技術為主轉向自主創新為主。
我國政府提出,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但目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還比較弱。根據有關研究報告,2004年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在49個主要國家中位居第24位,處於中等水平。
作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內容,發達地區的一些城市也紛紛制定了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時間表和量化指標。以北京市為例,預計2010年全市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的6%,每萬人專利申請數達到18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並在國內率先初步建成創新型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