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藏鐵路環保施工 成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鐵路貼身而過 草原依然聖潔

    新華社格爾木6月10日電(記者王聖志、文貽煒、拉巴次仁)在青藏鐵路古露車站附近,一片再造“濕地”上牧草泛著淡淡青色,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群悠閒地啃食著牧草,還不時有黑頸鶴、黃鴨等飛來覓食。

    這片14萬平方米的“濕地”,是鐵路建設者模擬濕地環境營造的。規劃中的青藏鐵路古露車站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羌塘草原,需要佔用14萬平方米的濕地。車站施工前,建設者就考慮如何保護這片濕地。專家提出,濕地上的牧草不同於普通牧草,離開充足的水分將不能成活,除非再造一個與原來相同的濕地環境。

    “再造濕地”方案于2003年春天實施。建設者先在原濕地旁植被稀疏處挖出與濕地等高的洼地,將濕地水引入其中,營造濕地環境,再將車站用地上的牧草連根挖出半米深,一塊塊植入人工濕地內。“人造濕地”建成後,經過3年觀測和比較,目前古露濕地草皮移植成活率達98%以上,已與高原自然濕地基本適應並渾然一體。

    青藏鐵路要穿越可可西裏和藏北草原。青藏鐵路總設計師李金城説:“為了保護羌塘自然保護區的濕地,青藏鐵路在設計時儘量繞避,必須經過濕地時,一般採取以橋代路方式,讓鐵軌飛架而過,這類‘環保’橋梁在青藏鐵路中長達幾十公里。”

    中鐵三局青藏鐵路指揮部環保部長張新禮説:“2001年工程開工時,有一個項目部的汽車司機不小心在便道限界外軋出一道車轍印,損壞了草皮。局指揮部作出決定,對這個項目部罰款2萬元,對‘肇事’司機及其部門領導各罰款2000元。一道車轍受到如此重罰,看似天方夜譚,可又天經地義。因為高原植被太珍貴了,一旦破壞難以恢復。”

 清水河地區本來有很好的砂石資源,如果就地開採,可以省去很多費用。但考慮到可能會對這裡脆弱的植被造成破壞,於是中鐵十二局決定在五六十公里外的無植被區建立採石場。每立方米石料的運費凈增20元左右,工程需要用料120萬立方米,僅這一項就多花運費2400萬元。

    李金城説:“青藏鐵路施工場地、便道、砂石料場的選址,都是經過反復踏勘才確定的,儘量避免破壞植被。青藏鐵路工程指揮部都駐紮在兵站和建設青藏公路時廢棄的房子裏。對植被難以生長的地段,施工時採用逐段移植的方法,對自然條件稍好的地段,進行人工培植草皮。鐵路路基所佔用草地上的草皮,全部被移植養護後,再栽培到鐵路路基邊坡上。”

    據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包黎明介紹,從2003年開始,青藏鐵路參建單位著手在寬3米至10米、長約1110公里的青藏鐵路格拉段路基兩側邊坡種植或移植草皮。他們採用保水、保溫和土壤處理等特殊手段進行培育和養護,現在青藏鐵路儼然似一座“綠色長城”。

    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指揮長黃弟福説:“青藏高原植被不僅沒有因為修建鐵路而減少,相反由於我們在高原凍土區植被恢復試驗方面取得的成功,還為豐富和恢復高原植被創造了良好條件。”

    青藏鐵路公司負責人表示,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各車站,取暖使用以電能、太陽能、風能為主的環保型能源。車站的廢棄物收集後集中處理;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實現達標排放,儘量用於綠化;客車採用封閉式車體,車上垃圾實行裝袋,運至高原下交車站集中處理。(完) 

    青藏鐵路成為人與動物“和諧之路”

    新華社西寧6月10日電(記者王聖志、侯德強)夕陽映照可可西裏草原,一列青藏鐵路工程試驗車緩緩爬上清水河特大橋,只見成群結隊的藏羚羊在大橋兩邊或埋頭吃草,或抬頭凝望,或悠閒地從橋孔中穿過……

    這是記者日前在可可西裏五道梁採訪時見到的情景。穿越可可西裏的列車並沒有給棲息在這裡的野生動物帶來驚擾,從今年5月中旬開始,已經有800多只遷徙藏羚羊安全、順利地通過了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野生動物已成為車窗外一道美麗的風景。

    “過去,藏羚羊只要一聽到車輛和人的聲音,立即就會逃之夭夭,一般在一公里內很難接近到藏羚羊。青藏鐵路建設者對藏羚羊關懷備至,工程建設期間,不僅停工為藏羚羊讓道,還救護失散的野生動物。現在,人們的關愛已經讓藏羚羊漸漸淡忘血腥的過去,開始與人類親密接觸。”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南達傑保護站工作人員扎多説。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説,建設單位為了不影響野生動物的生活和遷徙,在青藏鐵路線上專門設置了野生動物通道。在確定野生動物通道的數量和位置時,不僅徵求了牧民意見,還請野生動物保護專家進行了論證。這些通道符合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動物飲水、遷徙的習慣,青藏鐵路真正成了人與動物的“和諧之路” 。

    棲息于藏北高原的藏羚羊,每年春夏季節都會大規模由南向北長距離遷徙,五道梁至楚瑪爾河一帶是其必經之地。為了保證它們自由遷徙,青藏鐵路在這裡設立了四處野生動物通道。其中長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橋和長4公里的楚瑪爾河特大橋,採取“以橋代路”形式設計動物通道,共有近3000個橋孔可供野生動物通過。

    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指揮長黃弟福説,青藏鐵路全線設置的33處野生動物通道全部建成。在鐵路設計時,對於穿越可可西裏、羌塘等自然保護區的鐵路線,盡可能採取了繞避方案;同時,根據沿線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遷徙規律等,在相應的地段設置了野生動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動物的正常生活、遷徙和繁衍。

    據青藏鐵路總設計師李金城介紹,野生動物通道有橋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緩坡平交3種形式。對於高山山地動物群,主要採取隧道上方通過的通道形式;對於高寒草原草甸動物群,主要採取從橋梁下方和路基緩坡通過的通道形式。建設野生動物通道,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還是首次。

    青藏鐵路建設總工程師趙世運説:“總指揮部對野生動物通道重點地段進行全天候監測,攝像機全程記錄了藏羚羊的遷徙狀況。監測發現,大批量的藏羚羊通過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遷徙,其中一次就有800多只藏羚羊穿過動物通道。可以説,藏羚羊已經度過了對青藏鐵路的適應期。”

    在青藏鐵路線上,幾乎所有國際上的動物通道主流模式都可以看到。以後,旅客們還將經常看到“當心!這裡有藏羚羊”“前方進入野生動物通道區域”等在國內其他交通幹線上從未出現的交通標誌。(完)  

 
 
 相關鏈結
· 聚焦青藏鐵路:專家表示高原低氧環境也有利健康
· 青藏鐵路:“中國造”旅客列車即將穿越青藏高原
· 青藏鐵路西格段旅客列車6月10日起將恢復運行
· 探秘青藏鐵路客運列車:高速 舒適 沿途不受污染
· 總里程1142公里的青藏鐵路是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
· 鐵道部要求做好青藏鐵路等線路開通前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