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江蘇昆山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率先達到小康指標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6月15日電(記者姚玉潔 陳玉明) 蘇州下轄的縣級市昆山市,今年率先達到江蘇省全面小康社會指標體系。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昆山在發展過程中,逐步走上了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的道路。

    昆山從名不見經傳的一個縣級市,一躍成為“全國百強縣”之首,無疑得益於外資的支撐。長期以來,昆山一直在“打工經濟”中受益。2005年,外資對昆山的稅收貢獻率接近50%。

    但平心而論,昆山大多數高科技産業仍處於“高端産業的低端製造”環節,缺乏核心技術,大部分利潤被外商拿走了。昆山市委書記曹新平説,昆山的開放之路是從“農轉工”“內轉外”“散轉聚”一步步走向“低轉高”的,這是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如今,昆山正在通過多種努力,加大對核心技術的控制力度,並大力推動自主創新,逐漸走向産業鏈的高端。

    今年6月底,龍騰光電第一條生産線45將在昆山試投産。這是國內繼北京京東方、上海上廣電之後的第三條5代TFT-LCD液晶顯示屏生産線,它將帶動玻璃基板、ITO導電玻璃、液晶材料及液晶電視等上下游産業發展。項目一期總投資約25億美元,昆山光電産業園通過開發區國有資産經營公司控股51%。另一個生産8英寸晶圓的高科技項目德芯電子,開發區不僅居於控股地位,而且買斷了東芝和英特爾的芯片技術。此外,日本精工中國技術中心等163家研發中心也相繼落戶昆山。

    原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宣炳龍告訴記者,昆山制芯産業的發展有個明顯的梯度升級過程。從1995年開始,從零部件生産到整機裝配,再到核心的芯片技術,其變化過程基本以5年為一個週期。這個過程就是昆山IT産業鏈不斷完整、升級的過程。

    昆山當地的民營企業在為外資配套的過程中,通過消化、吸收、創新,從外圍的技術標準化環節向核心的技術密集型環節發展,産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和品牌。“凱宮機械”從為外資配套做起,目前已擁有資産近5000萬元,企業自主研發的機、電、氣、儀一體化的高效能精梳機和並卷聯合機,不僅替代了國外進口産品,還出口到國際市場。

    隨著土地、能源、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外資會不會“逐水草而居”撤出昆山呢?對此,昆山提出了“最低交易成本”理念。

    昆山市市長張國華説:“通過建立完整的配套産業鏈,打造高效的産業集群,從而營造‘最低交易成本’。只要通過整合,讓核心環節落戶,那麼上下游産品的製造商以及研發、營銷商也就會被吸引過來。這樣企業就會紮根。”

    目前,昆山為外資企業配套的民營企業已達1000家,配套銷售額近200億元。或許正是因為完善的“配套生態環境”,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在項目用地比上年減少39%的情況下,新增註冊外資9.29億美元,實際到賬6.3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6%和7.2%。

    南京大學教授張二震認為,我國以低成本製造優勢參與國際競爭,這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裏都難以改變。昆山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通過整合形成完整的産業鏈,建立起産業集群,從而使外資“落地生根”,進而謀求成為國際製造業的“網絡經營者”,即從接訂單轉變為下訂單,將低附加值的加工環節轉移,把設計、研發等環節外包到歐美。

    “先做世界第一的供應商,最後打出自己的品牌。”這是昆山好孩子集團“掌門人”宋鄭還的壯志。“好孩子”目前擁有2000多項專利,美國市場上三分之一的嬰兒推車都由其設計生産。(完)

 
 
 相關鏈結
· 江蘇省長在蘇州調研時強調發揮優勢力推自主創新
· 武漢中國光谷已創造出我國激光産業18個“第一”
· 山東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科技自主創新扶持力度
· 天津新技術産業園區出臺意見 打造自主創新陣地
· 福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2005年底專利授權3.7萬件
· 我國自主創新矮敗小麥輪迴選擇育種技術國際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