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工人日報]農民工討薪成本、工會維權成本為何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3日   來源:工人日報

討薪成本工會難承受 農民工維權高成本癥結何在

80名農民工26萬元工資被拖欠長達6年,兩省奔波追討債臺高築;湖南省四級工會聯動介入,不料這起討薪“馬拉松”的成本之高令工會組織也難以承受——

  為幫湘潭縣80多位農民工討回被拖欠長達6年之久的工資,湖南四級工會組織鼎力相助,飽嘗了討薪的艱難困苦滋味。

  提起農民工討薪的艱辛,湘潭縣響塘鄉聯合工會主席賀三元眼裏淚光閃爍。“這些農民工已湊錢打了3場官司,第4場官司又快到了。”她説,看到律師6月中旬從廣州寄來的委託代理合同書提到需代理費1萬元時,農民工們一下子懵了。因折騰得太久,願意再湊錢打官司的人已經不多了……

  6年要不到工錢

  1997年3月,響塘鄉的黃志強、吳正國、崔勇等80多位農民以包工的形式,承接了廣東嶺南工業總公司(以下簡稱“嶺南公司”)長沙公司(以下簡稱“嶺南長沙公司”)在湖南郴州一處建築工程的收尾工程。按照合同約定,該公司應在2000年4月工程完工後一年內支付餘下的60%工資。但嶺南長沙公司在向農民工出具一張259789.93元的工資欠條後,于2001年8月登出了工商登記。黃志強等人多次在長沙、廣州等地討要工資無果,遂于2004年8月向工程項目所在地法院提起訴訟。後經兩審裁定,案件移送廣州市東山區法院處理。

  2005年初,黃志強等人請求東山區法院立案。不料,法院一直以未收到郴州法院轉來的訴訟費為由不予立案。當年5月,焦急的農民工找到了鄉聯合工會、縣總工會請求幫助。在湖南省總工會的協調聯絡下,8月中旬,湘潭市總紀檢組長劉立湘、湘潭縣總副主席何湘玲、響塘鄉黨委副書記李術華與黃志強等農民工代表趕赴廣州。

  督促法院立案

  劉立湘告訴記者,廣東省總的同志十分熱情,立刻約請嶺南公司有關負責人來省總協商,“遺憾的是,對方始終不願意跟我們直接見面。”“工會當然希望用協商的方式解決,這樣能有效降低農民工討薪的成本。”劉立湘説,在工會協商不成,他們又找政府有關部門和嶺南公司的主管單位溝通,仍無濟於事,最終只能通過嶺南公司所強調的“走”司法程序來解決。

  令人驚訝的是,東山區法院有關人員仍然聲稱他們沒有收到訴訟費。後經工會調查,7700多元訴訟費其實早在2005年1月就已到賬。法院有關人員又稱,郴州方面應當移送的相關案卷沒有郵寄過來,同樣不能立案。

  “工會幫農民工維權都這樣碰釘子,農民工在外有多難,可想而知啊!”劉立湘感慨地説。經多方查找,他們終於在法院收發室找到簽收這一案卷的存根。2005年8月16日晚上10點多,法院打來電話説:“找到了案卷,可以立案了。”

  勝訴之後無勝算

  今年4月14日,廣州市越秀區法院(東山區法院調整併入該法院)作出一審判決,確認被告(嶺南公司)作為長沙公司的主管部門,對被登出的長沙公司承擔清算責任,應對長沙公司欠原告的欠款承擔支付責任。

  “雖然農民工一審勝訴,但我仍然替他們擔憂。”李術華説,嶺南公司因不服一審裁決上訴到了廣州市中級法院,可農民工的二審應訴成本從哪來?他們已集資花費了六七萬元。

  “工會真想幫到底,但經費緊張,力不從心。”何湘玲説,除廣東省總對此案給予高度關注外,他們還獲得在廣州的湖南同鄉幫助,但經費仍然有限。她告訴記者,在廣州馬不停蹄跑了一個星期,工會一行3人花了近4000元錢差旅費,而吃飯、住宿還都是找老鄉“揩油”。

  維權成本亟須“減負”

  農民工討薪成本、工會維權成本都雙雙難以承受的現狀表明,亟須有更為“經濟”的手段來支持討薪。湖南省總法律保障部部長黃炳炎説,他們仍將與廣東省總保持密切聯絡,“希望看到農民工的汗水不會白流,能夠拿到被拖欠工錢。”

  “叫響‘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需要實實在在的手段。”何湘玲説,工會不能只滿足於做一塊“指路牌”。維權成本要“減負”,還取決於個別地方法治環境的改善。“因此,工會在搞好源頭參與履行維護職能外,還要著力於促進社會化維權機制的構建。”

  據湘潭市總副主席聶建楚介紹,為了爭取更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響塘鄉聯合工會代表80多位農民工向省人大內司委、省政法委遞交了報告。他説,“這是基層工會非常負責任的表現,也是能夠取得更好效果的一種嘗試。”

  湖南省總的一位法律顧問頗有感觸地説,一起原本簡單的糾紛,演變為如今四級工會聯動幫農民工討工資,“到底是誰、在什麼環節造成了農民工討薪成本和工會維權成本的額外支付,這值得人們深思。”(記者龍巨瀾)

 
 
 相關鏈結
·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起草記
· 人民日報將發表社論:全社會都要關心保護農民工
·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全文
· 多位省長對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表示極大關切
· “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務工者的新春暢想
· 新華社記者新春回訪農民工:兄弟姐妹 你們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