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藏新線以橋代路解決凍土問題 共建設橋梁675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6月24日電(記者于長洪、何豐倫、葉輝)“一、二、三、四、五……”沿著青藏公路,緊挨著青藏鐵路一路南行,讓記者應接不暇的是一座座飛架在草原、荒漠、雪線、高山、溝壑上的鐵路橋。

    高原天氣就像娃娃臉,記者乘車一路行來,不時遭遇暴雨、狂風、冰雹。為確保不遺漏任何一座橋梁,記者用“正”字在筆記本上記錄橋梁數量,並用手錶記錄看到橋梁的間隔時間。結果發現,大約不到15分鐘就能看到一座鐵路橋。

    號稱“天路”的青藏新線共有多少座橋梁?青藏鐵路總設計師李金城給了記者這樣一串數字: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里,總共有675座橋梁,橋梁全長159.88公里,相當於每7公里鐵路中就有1公里的橋梁。“以橋代路是解決凍土問題的技術突破,也形成了獨特的高原風景線。”

    “大橋”就已經很大了,但在青藏線上,那只能是“小巫見大巫”——通天河特大橋、開心嶺特大橋、長江源特大橋、拉薩河特大橋,僅冠以“特大”稱謂的橋梁就不下十座!這些橋梁一座座姿態各異,有的就像巨龍騰空,飛跨兩山之間;有的恰似臥龍低吟,與青藏公路相依相伴;有的如同潛龍破空,穿越巨大的高原山體奔騰而出;有的盤根錯節,與公路橋交相輝映,仿佛高原上密布的“橋網帶”……

    青藏鐵路第一高橋是三岔河特大橋。橋高52米,均勻相隔的水泥橋墩遠看十分“修長”和“挺拔”。李金城告訴記者,青藏高原的橋梁設計主要考慮安全性,無法像其他地區一樣考慮橋梁的美觀,幾乎所有橋梁都採用水泥樁結構,以避免出現鋼架結構在凍土層中下陷,給鐵路運行造成危險。

    青藏鐵路第一長橋是清水河特大橋。記者來到跨度30多米的兩座巨大橋墩之間,抬眼望去,根本看不到這座長達11.7公里的大橋頭尾。兩旁白茫茫一片全是凍土層,牦牛、野驢、黃羊在雪地裏肆無忌憚地穿行。

    清水河大橋穿越可可西裏無人區,同時也穿越世界鐵路史上罕見的千年凍土層。據青藏鐵路工程技術人員介紹,為解決凍土區路基不穩的問題,這些橋梁大多采用“防曬、防水、防凍、防濕、防降溫”于一體的技術,既美觀實用,又兼顧了環保。

    參加唐古拉山南麓第十九標段橋梁建設的民工拉巴告訴記者,唐古拉山條件惡劣,一直存在著“十橋九裂”的難題。工程技術人員在混凝土的生産上進行“改革”,對易結冰的沙子、碎石等利用暖風機進行升溫,澆築時橋墩連同模板一起用保溫棚包起來,棚內燒上火爐加溫,拆完模板將橋墩再用塑料薄膜包起來以防脫水和風乾,外面嚴寒還要再包裹一層棉被。

    “修橋時候要給橋梁穿靴戴帽,既保濕又保溫,比給我們自己防凍保溫還要精細。”拉巴説。(完)  

 
 
 相關鏈結
· 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實現青藏鐵路沿線通信網絡覆蓋
· 可可西裏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青藏鐵路的環保衛士
· 青藏鐵路格拉段通過初驗 部分線路28日開通運營
· 西藏拉薩的尼泊爾商人:青藏鐵路裏有“黃金”
· 青藏鐵路終點站拉薩站完工 與布達拉宮隔河相望
· 青藏線六大平臺方便遊客觀光 高原風光飽覽無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