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記者 張建平、孫玉波)最新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國能源消耗增長仍然快於經濟增長,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不降反升,發電量增長12%,超過經濟增速。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實現節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難度較大,形勢十分嚴峻。
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的國情,再加上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就使得目前我國能源資源的消耗強度高,消費規模不斷擴大,能源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成為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據測算,近年來,我國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僅電力供應就需要1.2個百分點至1.5個百分點增量的支撐。去年,我國萬元GDP能耗達到1.43噸標準煤,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高達22.2億噸標準煤,比能源生産總量超出1.6億噸。
能源資源緊缺,已成為一些經濟發展較快地區的“心病”。據預測,浙江今年夏季電力最大缺口約400萬千瓦,幾乎是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的五分之一。而擁有獨立能源供應體系的經濟大省山東,去年已告別能源“調出省”,步入能源“調入省”。山東省政府新聞發言人表示,如果現在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消耗水平繼續下去,山東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目標,資源將難以支撐,環境將不堪重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近日把我國多年積累、當前進一步凸顯的能源問題概括成五句話:資源約束明顯、供需矛盾突出;能源技術依然落後、能源效率明顯偏低;能源結構尚不合理、環境承載壓力較大;石油儲備體系不健全、安全生産存在隱患;能源體制改革尚未到位、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在連續幾年能源消耗高增長、煤電油運全面緊張之後,節能正成為全社會共識。“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到201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其中,2006年能耗降低4%左右。這是我國首次將節能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
當前,如何採取更加有效的手段,貫徹落實一系列的節能措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一位長期從事節能技術推廣的業內人士説,工業能耗佔全社會能耗的70%,企業熱衷於上項目鋪攤子,因為,這樣“業績”明顯,可一説到節能就沒了動力,節能在很多情況下“可有可無”。
扭曲的能源價格機制是又一個問題。基礎能源煤炭的價格機制,只反映煤炭的開採成本,而資源和環境成本在煤炭價格中沒有得到體現。既不反映價值、又不體現供求關係的能源價格,使得價格這個市場最敏感的信號系統無法充分調節能源的生産和消費,從而造成能源資源的浪費和效率低下。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認為,在扭曲的價格信號下,耗能産業的擴張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抑制。
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落實也是個難題。節約能源法已實施8年,儘管能耗過高的呼聲時有耳聞,可很少聽到哪個單位或個人因浪費能源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近10年來不斷上馬的各類工程項目中也沒有一個單獨因為節能設計不合格而被叫停。發展改革委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副司長何炳光説,單純依靠市場調節推動企業節能往往不靈,法律手段必鬚髮揮作用。
“雖然有難度,但今年實現4%的降耗指標並非不可能。”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表示,重要的是從現在起,全面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並明確提出,節能工作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既是長期的重要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任務。解決我國能源問題,根本出路是必須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節能優先的方針,大力開展節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在剛剛過去的第16個“節能宣傳周”活動中,能源資源緊缺體驗活動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辦公區域空調暫停一天、6層以下辦公電梯停開一天、平時自駕車上下班的職工或換乘公共交通工具或騎自行車或步行上班一天……
節能降耗的一些長效機制也正在迅速建立。不少地方已把單位GDP能耗降低指標分解落實下去,上海、江蘇、山東、河北、甘肅等省市已陸續將節能降耗指標納入幹部考核體系。在浙江,有11位市長和58名縣長成為本地區節能降耗的“第一責任人”。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説,為保證能源和生態安全,浙江必須大力開展節能降耗等工作,把能耗目標列入幹部政績考核。
而廣東省節能降耗的實踐更加堅定了人們實現全年4%節能目標的信心。根據國家統計局等近期發佈的我國第一份能耗公報,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一的廣東省每萬元GDP能耗水平創全國最低,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65%。
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矛盾十分突出的廣東,近幾年加快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軌,提出“不以GDP論英雄”,政績考核與資源節約、宏觀效益、環境保護、社會和諧等指標挂鉤。去年,廣東GDP突破兩萬億元,佔全國GDP的1/9,而能源綜合消費增幅卻比2004年減少1.9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創10年來最大降幅,單位GDP電耗和工業增加值能耗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8%和4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