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浙江林權制度改革:明權活制 多策並舉 林興民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董峻)浙江,一個資源小省,利用林地資源搞出了上千億元林業總産值,木業、竹業、花木、森林旅遊業位居全國前列。動力何在?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林業“三定”,到新一輪的山林延包,林權制度改革不僅給浙江帶來青山綠水,實現了森林面積、蓄積、覆蓋率“三增長”,林農生活也蒸蒸日上。

    “三部曲”走出穩農、活林、惠民之路

    臨安市太湖源鎮白沙村,農民由於有了山林的産權,可以安心靠山吃山、吃山養山。一家家農戶依託青山綠水、森林景觀辦起了“農家樂”,足不出山,一般的農戶年收入就達5萬元,多的25萬到30萬元。這是記者日前在當地了解到的情況。

    上世紀80年代初,在全國實行的“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和確定林業生産責任制”的林業“三定”中,浙江全省72%的集體山林已到戶經營,形成以家庭經營為主的林業經營體制。由於明晰了山林權屬,實現了山定界,林定權,人定心,極大地調動了千家萬戶林農的林業生産積極性。僅1983年、1984年兩年,全省就涌現出2000多戶造林大戶。

    80年代末90年代初,浙江全面推行林業股份合作制,進入林權制度改革第二階段,實行山林折股、收益按股分配,推廣“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經驗,堅持“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經營權”的原則,實行“三權”分離,促進林業的規模集約經營。

    隨著浙江民營經濟的發展,要求集約化、規模化、産業化經營的呼聲越來越高,要求進一步明晰産權歸屬、落實經營主體的願望更加強烈。今年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再次在全省部署開展延長山林承包期的工作,進一步深化林權制度改革,並堅持長期穩定、“三權”分離、依法經營、因地制宜的原則。

    他們確定,對已劃定的自留山保持長期不變,由農戶長期無償使用、不得強行收回。自留山上的林木一律歸農戶所有,對已承包到戶的責任山繼續由原承包戶承包,承包期再延長50年。對未滿法定承包期的責任山,原則上一併延長承包期至2055年12月31日。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3個縣(市、區)完成山林延包工作試點工作並全面鋪開,佔31.1%。

    機制創新激活林業生産要素

    據最新統計,浙江全省林業流轉面積已達500多萬畝,工商業主投入林業資金達80多億元,社會投資日益成為浙江林業建設發展新的動力來源。針對這一新形勢,浙江把規範流轉工作作為新一輪山林延包工作的重要內容,及時出臺《浙江省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辦法》,初步明確了物權和債權的各自範圍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

    同時,在建德市試點建立區域性的山林流轉交易市場,正式開通了森林資源流轉交易網站。市場建立僅兩個月,全市已轉讓林木面積1.84萬畝,收回集體資金360多萬元,已有1140萬元民間資金投資林業。

    浙江還在管理機制創新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對建設物權保護、抵押、評估、資産變現等制度進行了探索,如:成立了全國首家股份制林業擔保公司——浙江信林擔保公司,為全省林産企業和合作社貸款提供擔保融資服務,已為80多家林産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社提供200多筆貸款擔保,累計3.8億元。2005年7月,浙江全省實行網上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此舉既規範了發證,又方便了群眾。

    在林業經營上,浙江省實現了分類經營的重大變革,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對分類經營中被劃入生態公益林的農戶,在其提供森林社會公益效益的同時,政府負責給予一定補償,全省3000萬畝生態公益林給予每畝每年10元的補助。為此,省財政每年用於生態公益林的補助金額達3億元,並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

    改革深化奠定林業現代化基礎

    分山分林,並不是林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林權制度改革,一方面轉變了林農的思想觀念,提高了生産積極性;另一方面,明晰的産權,解放了的生産力,創新的體制機制,又為林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針對林農人口增減較大的實際,浙江各地採取各種不同措施完善山林承包責任制。如安吉縣採取“動錢不動山”的做法,使90%的竹林承包款都能上繳村集體,在原承包林地不動的前提下,由村集體與人口減少的承包戶共同承擔,補償人口增加的農戶,既保護了承包人的積極性,又對沒有林地的農民進行了補償。

    浙江還率先在全國改毛竹採伐限額為採伐計劃管理,解決了林農因經濟利益而爭奪採伐指標的矛盾,消除因採伐限額而帶來的後顧之憂,調節了市場需求。這一措施符合毛竹生長髮育規律,順應了林農心意和經營習慣,調動了林農培育竹林的積極性。竹鄉安吉毛竹採伐量從2000萬株增加到2500萬株,林農人均收入從7050元提高到8500元。

    抓協會和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也是浙江林業一大特色。結合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浙江大膽將行業規劃、行業管理、産品推介、行業標準制定等職能放權于協會,增強行業自律能力。目前全省500多個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有成員數6.23萬個,帶動農戶76.15萬戶,帶動基地205萬畝。涵蓋的範圍涉及筍竹、花卉、苗木、幹鮮果等主導林業産業,服務領域從生産、流通到産品加工、品牌建設等。

    科技支撐方面,為快速推廣先進技術和高科技成果,浙江林業部門在基地建設中建立了首席專家聯絡制度,整合和推廣普及了雷竹覆蓋早出高效技術、毛竹四季筍高效技術等100多項先進實用技術。紹興、遂昌、安吉等地農民採用四季平衡出筍技術集約經營竹林,使毛竹畝均年效益從500多元提高到3000多元。(完)

 
 
 相關鏈結
· 江西省林權改革使森林資源變為資本惠及廣大林農
· 黑龍江伊春市成為首家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
· 雲南要求各地採取五項措施保證林權制度改革順利
· 遼寧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 林業局局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應積極穩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