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二、理論和思想道德建設

    (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們黨理論創新實踐的研究,推出一批理論成果,進一步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1.推動理論武裝和理論宣傳。始終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把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作為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任務,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堅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加強和改進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紮實推進黨員幹部的理論學習,推動建設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社會。加強對青年學生特別是大學生的理論學習和教育,切實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加強圖書、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對黨的基本理論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的宣傳。繼續組織編寫幹部學習讀本和通俗理論讀物,回答幹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黨委講師團建設,形成一支忠誠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紀律嚴明、充滿活力的理論隊伍。

    2.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強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研究,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繼續做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工作。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研究並回答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問題,研究並回答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進步的問題,研究並回答幹部群眾普遍關心的深層次思想認識問題。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逐步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一級學科,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為二級學科,以哲學社會科學等分領域研究為支撐的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加強教材體系建設,組織編寫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基礎理論教材和政治學、社會學、新聞學、史學、法學、文學、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科教材,編寫基本覆蓋哲學社會科學主幹課程的150種左右重點教材,形成全面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組織編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

    (五)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哲學社會科學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學術觀點創新、學科體系創新和科研方法創新。整合研究力量,優化哲學社會科學資源配置,形成合理的分工體系。國家級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重點高等學校主要承擔重大基礎理論、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性與前瞻性問題及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並努力形成各自的優勢和特色。地方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應主要圍繞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開展應用對策研究,有條件的可開展有地方特色和區域優勢的基礎理論研究。國家扶持的重要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要保證完成國家確定的重大科研任務,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重點扶持有重大創新意義的研究項目,扶持關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全局的研究項目,扶持對學科創新發展起關鍵性作用的研究項目,扶持對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項目,扶持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有重要影響的研究項目。

    (六)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著眼于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發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努力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1.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單位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基層組織和群眾團體的骨幹作用、先進典型的帶動作用、廣大群眾的主體作用,深入開展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充分運用大眾傳媒、文學藝術以及文體活動,努力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道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創新形式、內容、手段,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深入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以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主題,以促進社會風氣不斷改善為目標,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進家庭。把“八榮八恥”的內容和要求體現到大中小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材中,貫穿到德育課程和相關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市民學校、村民學校、民工學校等基層宣傳教育陣地的作用,組織開展“八榮八恥”宣講和巡迴報告活動,大力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先進典型,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堅持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在全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公民文明習慣和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

    3.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加強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等課程建設,指導和幫助大中小學生認真遵守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在重大節日、紀念日集中開展思想道德教育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加強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重點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大中城市要因地制宜,重點建設好市級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有條件的可建設少年兒童主題公園。到“十一五”期末,力爭實現縣縣有綜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電臺、電視臺要辦好少兒頻率、頻道或欄目、節目,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教育網站要開設少兒網頁、專欄,出版單位要出版一批適合未成年人的優秀文藝作品,並切實做好推介工作,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社會文化環境。

    (七)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創建活動,使城鄉環境面貌有較大改觀、社會服務水平有顯著改善、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現代文明程度有明顯提高。城市要以社區為重點,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創建和諧社區等活動,不斷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村鎮要以促進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為著力點,開展創建文明村、文明戶、文明小城鎮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引導廣大農民移風易俗、轉變觀念、提高素質。行業要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大力加強誠信建設,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共鑄誠信、文明風景旅遊區、做人民滿意公務員等活動,樹立行業文明新風。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