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超級稻為提高我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做出巨大貢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9月17日電(記者姚潤豐 葛素紅)“中國超級稻研究計劃”實施10年來,伴隨著一批高産、優質超級稻新品種的相繼培育成功,超級稻為提高我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做出巨大貢獻。統計顯示,1999年至2005年已在生産上推廣種植超級稻新品種約2億畝,覆蓋了我國長江流域稻區、華南稻區和東北稻區,累計增産稻穀120億公斤。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此間舉行的中國超級稻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説,超級稻是我國水稻科技發展的重要突破。上世紀五十年代,水稻矮化育種取得成功,七十年代又培育成功雜交稻並迅速推廣,不僅實現了我國水稻單産的兩次飛躍,而且推進了第一次世界“綠色革命”,為世界糧食生産作出重要貢獻。九十年代後,我國科學家在吸收國際先進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理想株型塑造與強優勢利用相結合”的超級稻育種技術路線,並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超級稻新品種。

    危朝安介紹説,農業部啟動“中國超級稻研究計劃”10年來,經過廣大水稻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獲得了一批超高産水稻育種材料,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超級稻新品種。2000年和2005年分別突破了百畝連片單産700公斤每畝的第一期目標和800公斤每畝的第二期目標。目前經過專家評審認定的49個超級稻品種,如兩優培九、沈農265、Ⅱ優明86、協優9308、D優527、國稻6號等,總體表現産量潛力大、品質好、抗病性強,深受農民歡迎,已開始在生産上發揮大面積的增産作用。根據2005年的對比調查,超級稻品種大面積畝産一般能比普通品種增産60公斤。

    記者了解到,今年,農業部組織東北三省示範推廣種植了沈農、吉粳等系列的超級稻品種14個,合計種植面積達1300萬畝,佔全區水稻種植面積的26%。經專家抽樣測産,大面積平均畝産將超過600公斤,比當地普通品種和高産品種分別增産15%和10%,更比“十五”期間及2005年東北三省水稻平均畝産提高100公斤以上,增産幅度高達20%以上。

    超級稻是採用理想株型塑造與秈粳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兼顧品質與抗性的技術路線選育的大幅度提高産量(大面積推廣增産15%)的新型水稻品種。我國超級稻育種研究主要包括南方的超級雜交稻和北方的常規超級稻兩大部分。(完)

 
 
 相關鏈結
· 畝産1287公斤 我國超級稻再次刷新世界高産紀錄
· 湖北省首個超級稻品種“兩優287”誕生
· 農業部發出通知要求紮實做好秋季草原防火工作
· 農業部部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服務"三農"的能力
· 范小建:減輕災害損失 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增收
· 農業部啟動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增強行動促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