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劉雲山:努力把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5日   來源:光明日報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打牢思想道德基礎

劉雲山

    今年9月20日是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五週年,第四個“公民道德宣傳日”。五年來,公民道德建設在繼承中發展、在鞏固中提高、在創新中前進,內容逐步深化,形式不斷豐富,影響日益擴大。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大大弘揚,人民群眾參與熱情普遍高漲,社會道德風尚發生可喜變化,熱愛祖國、銳意進取、科學文明、團結互助成為社會精神風貌的主流。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發表後,全社會反響十分強烈,公民道德建設形成新的熱潮,呈現出紮實推進、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現在,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這些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的提出,必將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進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産生極為深遠的影響。落實這些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需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需要不斷增強公民道德素質,需要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已成為時代的呼喚、事業的要求、人民的期盼。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緊緊圍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努力把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公民道德建設的努力方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這一重大戰略任務貫通改革發展穩定,貫通經濟政治文化,描繪了一幅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前景。道德是社會和諧的基石,文明風尚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無論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還是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無論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都離不開全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公民道德建設是在思想領域搞建設,主要是培養一種觀念、塑造一種精神、樹立一種風尚,必須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以德治國,堅持以人為本,把培育和諧文化作為重要任務,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為根本目標。要著眼于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處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自覺履行社會職責和法律義務,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負責任的公民。要著眼于促進人際和諧,廣泛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人人相敬、互助合作的良好品德,倡導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信用觀念,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新型人際關係。要著眼于促進人與社會和諧,大力弘揚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遵紀守法的良好風尚,弘揚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良好風尚,形成心齊、氣順、勁足的社會氛圍。要著眼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引導人們牢固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在全社會樹立共同理想、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形成和諧風尚,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維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使崇尚和諧、維護和諧、促進和諧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和價值追求。

    2.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社會風尚。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鮮明確立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豐富和發展,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導方針。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只有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醜,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公民道德建設要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主線,貫穿于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使之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聯絡實際、重在弘揚正氣。要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理論、新聞、文藝、出版工作要發揮優勢、形成合力,學校、家庭、單位、社會教育要相互配合、形成聯動,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家喻戶曉,成為全體公民的共識。要按照“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修訂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的創建標準,充實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範、學生守則的有關內容,完善新聞、出版、文藝、體育、教育、科技等各類評獎辦法,使之滲透到企業、社區、農村等領域的管理之中,融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結合社會熱點和典型事例,廣泛開展道德評議活動,對符合“八榮”的言行進行褒揚,對屬於“八恥”的現象進行鞭撻,引導人們明辨是非、善惡、美醜、榮辱。要以青少年為重點,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青少年培養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為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生力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3.堅持知行統一,更好地引導人們把道德要求轉化為自覺行動。知行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道德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關鍵環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識變意識、觀念變習慣、規範變行動,是知與行相統一、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認知是前提、是基礎,踐行是歸宿、是落腳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道德觀念內化為人們的自身修養,把道德要求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從而實現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統一。

    優秀品德的養成,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需要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紮實推進。要堅持從基本規範抓起,鼓勵人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把道德實踐體現到日常生活、社會交往中,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做奉獻的過程中,增強道德認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要堅持從實踐活動抓起,緊密結合各行各業的工作實際和行業特點,結合重要節慶、紀念日,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活動和豐富多彩的群眾性創建活動,繼續實施好“三下鄉”、“四進社區”、“百城萬店無假貨”、“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等品牌項目,吸引人們廣泛參與,在參與中陶冶情操、啟迪思想、提升境界。要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以解決公民行為習慣和社會風氣中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力爭在日常禮儀、公共秩序、社會服務、食品安全、醫療衛生、旅遊出行、城鄉環境、網絡文明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使群眾反映強烈的不良風氣得到改善,讓人們切身感受到道德建設的強大力量和推動作用。要堅持從學習典型抓起,總結和發現各方面的先進典型,特別是來自普通群眾、平凡之中見偉大的先進典型,充分展示他們的崇高思想和優秀品德,積極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讓廣大群眾在道德建設中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

    4.不斷改進創新,積極探索公民道德建設的新途徑。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行業、新人群大量涌現,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蕩,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元多變的趨勢更加明顯,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多層多樣的特點更加突出,公民道德建設環境、對象、內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只有按照“三貼近”要求,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創新中增強活力,在改進中提高水平,公民道德建設才能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公民道德建設是常做常新的事業。要積極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創新,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優秀革命道德的時代內涵,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時代特徵,深入回答改革開放實踐對道德建設提出的時代課題,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結合的角度,探索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要積極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方法創新,無論是開展宣傳教育還是道德實踐活動,都要遵循道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體現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的原則,多用耐心疏導、民主討論、平等交流的方法,做到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使道德建設成為人們的內在需要和精神追求,讓人們在參與中實現自我教育、共同提高。要積極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手段創新,在用好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的同時,注重運用互聯網、手機短信、IP電視、樓宇電視、移動電視等新渠道,傳播先進思想文化,推進公民道德建設。要積極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機制創新,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教育等各種措施,逐步形成引導與約束、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發展。

    5.依靠全體公民共同建設,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的生動局面。公民道德建設是全黨全社會的責任,是廣大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人民群眾是道德建設的主體,公民道德的大廈要靠千千萬萬人一起建造。不論仕農工商,不論男女老幼,不論職位高低,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也有力量有條件為公民道德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每一個公民都應當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實踐者和新型人際關係的倡導者,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在家庭裏做一個好成員。只有人人投身道德建設行列,添磚加瓦、貢獻力量,公民道德建設才能獲得不竭動力,永葆生機和活力。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公民道德建設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擺上重要位置,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結合改革建設的具體實踐加以推進,並從各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有關部門要明確職責分工,相互協調配合,特別是宣傳文化部門要切實履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加強指導的職能,經常分析公民道德建設的形勢,認真研究工作的措施和辦法,為黨委政府推動這方面工作當好參謀和助手。民主黨派、工商聯,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發揮自身優勢,把工作做到各自聯絡的人群中去。新聞、出版、文藝、社科等單位要以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為己任,創作生産和積極傳播更多倡導社會主義道德的優秀作品。要通過調動各方面力量,運用各種有效途徑,把道德建設做到黨員幹部、知識分子、青少年、企業職工中,做到農村人口、進城務工人員、困難群體、新經濟組織人員中,覆蓋城鄉基層,覆蓋所有人群,形成公民道德建設人人參與、道德建設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本文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志2006年9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摘要)

 
 
 相關鏈結
· 劉雲山:文藝工作者要關注現實面向基層服務大眾
· 劉雲山在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
· 劉雲山出席《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出版座談會
· 劉雲山在寧夏調研時強調要積極促進和諧文化建設
· 劉雲山在重慶調研時強調宣傳思想工作要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