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各地郵政監管機構成立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將掛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8日   來源:人民日報

  9月4日,天津、浙江、山東、四川和陜西5省市郵政管理局正式成立。其後不到半月,全國31個省(區、市)的郵政監管機構全部宣佈成立。新成立的省市郵政管理局受國家郵政局垂直領導,行使郵政監管職能。根據目前改革進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近期也有望掛牌。被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的郵政行業“政企分開”改革,終於開始“破冰前行”。

    郵政“一分為三”,體改思路已經明確

    郵政業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郵政業現行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需要,進一步深化郵政體制改革十分緊迫。

    此次郵政體制改革將按照“一分開,兩改革,四完善”的思路進行。“一分開”即政企分開,重組郵政監管機構,組建國家郵政管理局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兩改革”即改革郵政主業,改革郵政儲蓄;“四完善”即完善普遍服務機制、特殊服務機制、安全保障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

    這就意味著傳統的老郵政將被“一分為三”:國家郵政局將以國家郵政監管機構的身份出現,不再是政企不分,而是獨立於利益集團之外,地方郵政局接受國家郵政局的監管;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公司業務將包括普遍服務業務、競爭性業務(包括快遞和物流業務)和郵政儲蓄業務。其中,郵政儲蓄業務,以後將不再只存不貸吃利差,而是將存放在央行的鉅額資金撤出,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獨立承擔經營風險。

    設立省級郵政監管機構是推進政企分開的關鍵一步。目前,各省改革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在此基礎上,郵政體制改革將不斷深入和全面展開。 

    郵政要承擔普遍服務義務,應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

    “普遍服務始終是困擾郵政體制改革的難點。無論怎麼改,郵政企業都不能放棄普遍服務,這是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考慮到我國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普遍服務更是不能放棄。”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説。

    所謂普遍服務,就是以較低的資費水平向包括低收入消費者在內的所有人群提供有質量保證的服務。通俗地講就是要滿足“人人享用、價格低廉、質量可靠、永久提供”的四大特點。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儘管管理體制有所差異,但幾乎都指定郵政承擔普遍服務義務。

    與國外相比,我國郵政承擔普遍服務的範圍、種類、責任、困難之大之多在世界各國首屈一指,它要擔負著諸如國家機要通信、黨報黨刊發行、義務兵的免費通信、邊防通信及盲人讀物免費郵寄等業務,這要求郵政既承擔高額成本、不講獲利,又必須體現普遍服務義務。我國幅員遼闊,不發達地區多,邊防通信保障任務重,為提供普遍服務而設立的位於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郵政局就有6萬多處。

    曾劍秋説,當前需要解決的是郵政承擔的普遍服務義務的補償機制問題。迄今為止,我們的補償機制是政府允許郵政部門從事郵政快遞、郵政儲蓄等高利潤業務。如果要建立“普遍服務基金”,資金來源應該多元化,而政府的財政支持應該在其中佔主要部分。隨著郵政體制改革的推進,相關補償政策必須更加具體、可操作。  

    政企分開後,郵政企業內部改革要儘快跟上

    “郵政體制改革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系統工程。目前,郵政正在進行著主業和輔業分離,這必定會産生一定的裁員。此外,如何對郵政業必須承擔的普遍服務職能重新設定,以防止普遍服務成為壟斷資源、降低效率的理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社會上的快遞公司之間業務如何劃分?這些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也影響著我國郵政體制改革的進程。”曾劍秋説。

    消費者也許會擔心,郵政體制改革會不會很快引起郵資上漲。曾劍秋認為,郵資水平要接受相關郵政法的約束,即使政企分開了,企業以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但郵政企業也必須兼顧社會效益,不能自行出臺調整資費的政策;其次,由於能享受到國家的免營業稅、交通優先、普遍服務補貼等優惠政策,郵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補償。

    “政企分開後國有郵政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很大,以快遞業為例,既要與‘洋快遞’搶奪市場,還要與民營快遞企業競爭。所以,郵政體制改革最根本的問題是郵政企業內部的改革得儘快跟上。要苦練內功,充分挖掘自身的剩餘生産能力,降低運營成本;利用其融合信息網、互聯網和運輸網三網合一的獨特優勢,構建全國最大的物流網,拓寬增值服務等。”曾劍秋説。  (記者 原國鋒)

 
 
 相關鏈結
· 截至9月20日全國郵政累計銷售月餅287.6萬盒
· 全國郵政管理局暨郵政局局長座談會22日在京閉幕
·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監管機構領導名單
· 全國31個省(區、市)郵政監管機構全部宣佈成立
· 天津郵政儲蓄針對城鄉居民個人提供小額質押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