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記者李斌)機器“喝”上淡化海水,海帶、紫菜更多地端上餐桌……近十年來,隨著“科技興海”戰略的實施,我國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穩步推進,海洋科技成果正漸入“尋常百姓家”。
近年來,我國在沿海地區建立了16個國家級科技興海示範區和8個技術轉移中心,加快了科技成果産業化步伐:
——在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方面,自主設計、製造完成了3000噸級低溫多效蒸餾和5000噸級膜法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以及14000噸級海水循環冷卻示範工程,海水提鎂、提溴、提鉀技術得到應用。
——在海洋生物技術開發方面,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一個抗艾滋病藥物“911”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農樂一號”和“天達-2116”等增産農藥累計應用推廣4000多萬畝。
——在海水養殖優良品種培育方面,海帶、紫菜等大型海藻人工栽培取得的成功,直接推動了我國規模化海水養殖的興起。
目前,應用經典選擇育種技術、性控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我國科學家已經選育出一大批生産快、抗逆能力強的高健康、抗病貝蝦藻新品種,在沿海地區建立了一批海洋生物技術成果轉化、中試及産業化基地,促進了我國海洋水産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表示,為進一步推動海洋科技成果“普惠”百姓,今後,我國將進一步推動科研機構從重論文、評職稱的“封閉循環”向重市場、講效益的“開放循環”轉變,鼓勵和引導有信譽、有能力的企業參與科技項目的立項、研究、技術轉化與成果應用的全過程,大力發展和規範科技服務與仲介機構,促進科研成果及時、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