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文章《走科學發展的和諧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確定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總體部署和各項舉措。在《決定》指導下,我們將為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而不懈奮鬥。

    怎樣朝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前進?《決定》指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

    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水平。我們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提出的各種目標、任務和政策,或多或少都包含有社會和諧的內容和要求在內。但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社會和諧的實現程度是不一樣的。許許多多的經驗教訓都告訴我們,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黨承擔治國理政的任務,就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生産力有了很大發展,綜合國力有了很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從總體上説,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所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佈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佈局。我們在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到更加突出地位的同時,必須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擁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受到了環境、資源等各種因素的制約,社會生活、社會關係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所以,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因勢利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社會和諧,不僅取決於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水平,也取決於發展的協調性。發展,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前提條件。但這種發展,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難以持續的發展,而應該是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是又快又好的發展。一句話,應該是科學發展。所以,我們朝和諧社會的目標前進,要走的是科學發展之路、協調發展之路、和諧發展之路。在堅持發展中,要更加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科學發展,就要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思想,把促進社會和諧的要求,貫穿到所有發展的戰略、發展的過程、發展的任務、發展的舉措中。當前突出的,是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加強環境治理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社會事業的發展。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社會和諧的基礎才會更為紮實,社會和諧的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完) 

 
 
 相關鏈結
· 路甬祥: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科學基礎和技術支撐
· 百姓眼中的六中全會公報:對和諧社會充滿期待
· 構建和諧社會的決定在各地幹部群眾中反響強烈
· 解讀十六屆六中全會公報-構建和諧社會五大特點
·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