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扶貧辦主任:扶貧開發工作是項暖人心的偉大事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17日   來源:光明日報

    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6年起,我國在致力於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進程中,實施了以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主要目標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扶貧開發。20年來,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從1.25億下降到2365萬,減少了1億多人;農村絕對貧困發生率由14.8%下降到2.5%。     

  中國扶貧開發成就舉世矚目

    回顧近20年的扶貧開發工作,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堅評價到: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暖人心的偉大事業,促進了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境鞏固,為廣大人民群眾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滿足了群眾最迫切的基本需求。到2005年底,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自然村為單位,通公路、通電、通電話、能接收電視的比例分別達到79%、95.8%、73.8%和87.6%;重點縣70%的農戶能夠獲得安全的飲用水,在乾旱缺水的西部重點縣,飲用自來水的農戶比例達到38.7%。

    同樣,貧困地區的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提高了貧困地區人口的基本素質。截至2005年底,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學齡兒童在校率達到94.7%,青壯年勞動力中接受過農業技術和務工技能培訓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重點縣73.2%的行政村有了衛生室,74.6%的村有了合格的醫生或衛生員。素質的提高使貧困人口建立了自我發展的能力,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創造了條件。

    用開發扶貧提升農民自我脫貧能力

    整村推進扶貧試點工作啟動前,四川省儀隴縣柴井鄉黃氏祠村是典型“人畜缺水喝、農民收入少、災情年年多”的貧困村。2005年7月試點以來,該村實行農村社區整體建設,從解決村民飲水問題入手,修建村組公路、沼氣池,發展養獺兔、養豬、水果種植等産業。儀隴縣實施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改變了過去分散使用扶貧資金的做法,讓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劉堅説:“開發扶貧,就是動員組織貧困群眾改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提高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

    國務院扶貧辦實施了貧困農戶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雨露計劃”,將財政扶貧資金的10%用於培訓,力爭經過五年時間,使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勞動力經過培訓實現轉移和就業。並在全國認定了近800家扶貧培訓基地,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網絡,培訓了318萬貧困農戶勞動力。

    從“解決溫飽”轉向“解決和鞏固溫飽”

    1978年開始的農村經營制度改革,為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找到了出路。至1985年,全國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2.6倍,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從2.5億人減少到1.25億人。

    1986年,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開髮式扶貧工作。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到1993年底,農村貧困人口由1.25億人減少到8000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比重從14.8%下降到8.7%。1994年,《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公佈實施,明確提出,力爭用7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到2000年底,國家“八七”扶貧攻堅目標基本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下降到3000多萬人。

    2001年,以《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的頒布實施為標誌,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了解決和鞏固溫飽並重的新階段。有關部門確定了14.8萬個貧困村作為扶持重點,重心下沉,進村入戶,瞄準到人,採取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了扶貧資源的使用效率,保證了扶貧開發的順利進行。

 
 
 相關鏈結
· 全國星火計劃和科技扶貧總結表彰會議在北京召開
· “中國民辦院校教育扶貧工程”啟動
· 中外知名企業成立社會責任同盟投身中國扶貧事業
· 濟南舉辦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 215個扶貧項目招商
· "中國農村科技扶貧創新和長效機制探索"項目啟動
· GDP兩年翻一番 紅寺堡開發區成立8年創扶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