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農業科技研究五大進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姚潤豐、董峻)現代育種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動物克隆等農業生物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十五”期末,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48%左右,五大農業科技領域研究取得重大進展,一些重大技術領域已在國際上形成了競爭優勢。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石燕泉18日在此間舉行的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取得了重大進展,以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大豆、轉基因三係雜交抗蟲棉等為代表的育種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已經開始在農業生産中發揮作用,由此揭開了我國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生産力發展的新篇章。

    ——作物種質資源核心種質構建和創新。我國在國際上率先構建了水稻、小麥、大豆三種主要農作物的核心種質,用5%的種質資源可代表90%的遺傳變異;克隆了42個抗病、矮稈和營養高效等重要基因。通過“後補助”方式選育主要農作物新品種229個,建立各具特色的農業綜合試驗示範區65個,60%的成果在示範區內推廣應用,新增總産值約112億元,新增利稅18.4億元。

    ——超級稻研究與推廣成效顯著。通過聯合攻關,育成了28個産量高、米質優、抗性強、株型優的新品種,百畝示範片平均畝産超700公斤,10個品種百畝連片平均畝産超800公斤,研究提出了長江流域、東北地區等區域水稻高效栽培技術。目前超級稻累計推廣2億多畝,增産稻穀125億公斤左右。

    ——轉基因抗蟲棉及三係雜交棉取得進展。目前,已有46個抗蟲棉品種通過審定,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27億畝,農民種植抗蟲棉可減少農藥用量60%至80%,減少蟲害、提高産量,平均每畝增收節支180元至220元,累計增收節支約220多億元。另外,還採用基因工程和傳統雜交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首次在國際上選育成功高産量、高純度、高效率、大規模、低成本、能夠直接應用的轉雙價抗蟲基因的三係雜交抗蟲棉sGKz8,整體技術水平居國際領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基因工程疫苗和動物克隆技術取得突破。我國在國際上第一個研製成功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工程滅活疫苗和H5亞型禽流感重組禽痘病毒載體疫苗,自2005年批准生産以來,已在全國應用8.2億羽份。另外,我國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地研製了新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基因工程疫苗,可同時抗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兩種重大病害。我國對豬、牛、羊等動物成功進行了體細胞克隆。中國農業大學成功地克隆了我國第一頭體細胞克隆豬。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不僅培育了世界首例成年體細胞克隆山羊,而且還産下龍鳳胎,在國際上首先證明了成年體細胞克隆山羊具有正常的繁育生殖功能。

    ——漁業科研取得突破。大菱鲆、鱘魚等苗種的人工繁殖及配套養殖技術的突破,已經形成産業,産生較大的經濟效益;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成功研製出HDPE雙浮管升降式深水抗風浪網箱,已取得40多項國家專利,表現出優良的抗風浪性能,大大提高了海水養殖集約化、現代化、無公害程度和向外海的發展。

    石燕泉説,在我國農業科研創新步伐加快的同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速度不斷加快,有力促進了農業的增産增收。2005年在全國實施的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培養了近10萬個科技示範戶,科技示範戶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到90%以上,與普通農戶比較,主要糧食作物畝産增幅10%以上,畝均節約成本30元以上。(完)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向社會推薦96個“2006年中國名牌農産品”
· 農業部部長:貫徹六中全會精神 推進新農村建設
· 農業部農情調度:全國秋冬種作物播種已完成30%
· 農業部:軍民聯手共建培訓基地 加強兩用人才培養
· 農業部副部長強調要依法推動農産品質量安全工作
· 農業部農墾局發佈規劃確定未來五年農墾三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