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峽水庫實現156米蓄水目標:科學調度 統籌兼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三峽工地10月27日電 題:科學調度 統籌兼顧──三峽水庫如何實現156米蓄水目標

    新華社記者江時強、俞儉、戴勁松

    10月27日9時50分, 三峽水庫成功實現156米蓄水目標,三峽工程比初步設計提前一年由圍堰發電期轉入初期運行期。

    自9月20日22時起,三峽水庫從135.5米水位向156米水位蓄水。歷時37天的蓄水進程看似波瀾不驚,卻始終處於緊張有序的“科學調度、統籌兼顧”之中。

    蓄水方案“不把蓄水放在第一位”

    三峽水庫蓄水,牽涉到防洪、發電、航運、生態等綜合效益發揮,對長江上中下游都會産生影響,可謂“蓄一庫而動全江”。9月7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專題會議提出明確要求,三峽蓄水要“科學調度、統籌兼顧”。

    在成功實現蓄水目標之際,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中心主任袁傑回顧道,蓄水過程頗具週折,確定起蓄時間“煞費苦心”。

    他分析説,此次蓄水任務艱巨,必須面對諸多不利條件。一是今年長江上游來水偏枯,川渝地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乾旱,上下游用水要求突出抗旱,還有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生態用水(不使海水倒灌)需要,航深也要保證;二是上遊嘉陵江、岷江等各大水庫乾旱已久,汛後補蓄水的要求很強烈,有一點來水都被攔住了;三是上遊流域氣候異常,難以準確判斷來水情況,作不出準確的用水計劃;四是高水位下三峽14臺機組首次全部實現滿負荷發電,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存在壓力。按初步設計,10月1日開始蓄水,與當前形勢發生矛盾,各方效益無法統籌兼顧,勢必損害某方利益或蓄水質量。

    綜合分析氣候、來水等多種因素,在確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兼顧各方利益,中國三峽總公司提出汛末蓄水方案。經過水利、交通、國土資源、國家電網等多家部門反復協商,充分論證,最後國家防總、長江防總批復汛末蓄水方案。

    這一蓄水方案強調,不把蓄水放在第一位,而是既考慮長江中下游防汛要求,也考慮沿江抗旱要求,同時也考慮蓄水對庫區地質災害治理、電網調度、長江航運等的影響,以保障蓄水期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審慎掌控進程 確保蓄水質量

    中國三峽總公司按照“科學調度、統籌兼顧”的蓄水原則,詳細編制了汛末156米蓄水計劃,並在實施過程中反復強調“進度服從質量”。該計劃涵蓋了9-10月份長江上遊歷史來水的分析、水情氣象的預測、蓄水後遇不同秋季洪水的調度方案以及蓄水過程的控制等內容,從技術上為實現156米蓄水目標提供了保障。

    根據長江中下游航運、生態用水需求及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需要,蓄水過程實行階段性控制,科學合理分配水量,均勻控制蓄水進程。綜合考慮長江下游航運及生態供水需要,9月30日前蓄水下泄流量按不低於8000-10000立方米/秒控制;如遇下游特枯水情,還要適當補水,以保證長江下游用水需求。若蓄水期間來水較豐,三峽水庫適當加大下泄流量,放緩蓄水速度,以保證汛末防洪安全。9月25日三峽壩上水位控制不超過144米,10月1日前水位不超過148米,以方便對三峽樞紐運行狀況進行檢驗。

    蓄水過程中,水位原則上逐漸抬升,力爭不回落,尤其不出現大的回落,以避免誘發滑坡和庫岸失穩等地質災害,滿足剛完工的庫區地災治理工程養護期需要。儘量做到下泄流量平穩均勻,避免大起大落,以滿足電網安全穩定和航運安全需要。在開始蓄水和結束蓄水的過渡階段,一般按2天左右的時間過渡,控制下泄流量平穩、漸變。

    中國三峽總公司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三峽工程 156米蓄水協調領導小組,蓄水期間,先後召開九次領導小組協調會,匯總有關情況,通報相關信息,根據未來3天蓄水的具體安排及未來5天的來水形勢,適時做出調度決策,並對蓄水相關問題及時解決。

    袁傑談到,如為了保障長江中下游通航需要,航道部門在不同時段不同河段都有航深維護標準,按初步設計,下泄流量就有矛盾。航道部門提出標準後,要求蓄水期間保證8000-10000立方米/秒的下泄流量,絕對保證航深要求。據統計,從9月20日至10月27日,三峽水庫平均下泄流量達9340立方米/秒。雖然水庫水位上升很慢,歷時37天,但各方利益兼顧到了。10月8日,上遊降水豐富,來水多,因此逐漸加快了蓄水速度,也加大了出庫流量,達10000-11500立方米/秒,保證各方利益最佳。

    中國三峽總公司加強蓄水期間的水情預報,充分利用現有的自動測報、預報系統及三地四方可視會商系統,加強上游來水預報工作;加強與氣象、水文有關部門的協商,對未來5天的水情實施跟蹤滾動預報;對未來10天的天氣形勢跟蹤分析,對於明顯的降水系統,至少提前一週進行準確預測,以便各方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蓄水前,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中心重新調整蓄水期間的調度值班方式,技術人員每天晚上都要8點多鐘下班,又要考慮第二天蓄水方案。逐日滾動製作蓄水計劃,並及時通報相關部門。9月28日、29日,為了安排“十一”期間蓄水,技術人員就住在梯調中心,24小時值班,工作量增加了一倍。

    三峽蓄水後的幾點啟示

    “科學調度、統籌兼顧”的三峽蓄水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決策思想。

    中國三峽總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談到,蓄水開始於汛末,防洪風險始終可控擺在第一位,通過科學分析、計算和論證,三峽水庫從9月20日開始蓄水,並制定相應的科學調度方式,充分考慮了秋汛的可能性,在遇到可能發生的長江秋季大洪水時通過預泄洪水,保證樞紐安全和中下游的安全;為確保安全度汛,蓄水方案規定9月25日前水位不超過144米,10月1日前水位不超過148米。又比如,蓄水期間保證必需的下泄量,儘管蓄水到156米所需的時間長一點,也要充分考慮下游生態用水的基本需求,統籌兼顧航運、發電等方方面面的利益。這些都體現出科學決策“以人為本”的思想。

    三峽蓄水的成功得益於部門協調一致,顧全大局利益。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認為,正是因為防洪、水利、交通、國土資源、國家電網、三峽辦等部門以大局利益為重,協調配合,從而保證了這次蓄水得以順利實現,取得圓滿效果。

    三峽水庫蓄水調度需要制度化。據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中心主任袁傑分析談到,從今年開始,三峽水庫蓄水將是一年一度的“規定動作”,而且每年水位變動幅度較大,單靠人為協調有關各方不是長久之計,必須研究相關對策並使之制度化。他認為有必要對當前的汛期防洪調度方式如何優化進行研究。張超然院士也認為,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三峽水庫從汛後蓄水提前到汛末蓄水,對各方更為有利。(完)

 
 
 相關鏈結
· 三峽156米蓄水目標比初步設計提前一年宣告實現
· 三峽水庫水位突破155米高程 逼近156米蓄水目標
· 三峽蓄水156米 三峽樞紐及水庫多項指標監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