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六脈通海、因水而興,市區水道縱橫,除珠江幹流,流溪河、白坭河等主要水道之外,還有總長913公里的231條河涌,這既是大自然給予廣州的特殊禮物,也是廣州整治珠江的重點對象。
眾所週知,珠江廣州河段因水發黑髮臭,使廣州城市形象大損。為此,廣州市委、市政府狠抓水源地污染綜合治理。他們按照珠江綜合整治的工作部署,全市動員聯合進行了西部、東部和南部水源地的污染整治工作。2003年至2005年,全市查處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違章建設項目6606宗,關閉規模化禽畜養殖場103家,關閉、搬遷和停産企業538家。與此同時,廣州狠抓城區河涌污染綜合整治,確定了“水清、岸綠、堤固”和把河涌打造成靚麗風景線目標,制訂了《廣州市中心城區河涌水系規劃》,按照“北建庫、南建閘”和“引水濟涌”治理方向,開展了一系列的河涌整治工程建設。目前,廣州市231條河涌,已綜合整治56條(段)、岸線總長167.8公里,已截污27條河涌,鋪設截污管線385公里。
1月22日,記者與中央新聞單位採訪團一行來到海珠區小洲村採訪,這個4.5平方公里的水鄉,小橋、流水、果園飄香、綠蔭環繞。據簡文龍老人介紹,1994年以前,這裡的河涌又臭又黑、蚊蟲滿天,政府為整治河涌不惜投鉅資為每家農戶安裝截污管,總長度達22公里之多。如今這裡水清,鳥語花香,吸引許多畫家將工作室搬到這裡進行創作。
談到截污治水,不得不説廣州大學城。2003年8月廣州市長張廣寧率團到友好城市法國里昂市考察,考察回國後,張廣寧建議將大學城設計的2000多個化糞池去掉,直接接入排污管。張廣寧説,化糞池是排污的源頭,幾十年前歐洲早就取消了。如今大學城成為廣州社會事業建設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典範。通過這個事例,我們看到了廣州市領導對截污治水的決心和細心。2001年,廣州市制訂實施了《廣州市重污染企業全面達標工作方案》,到2005年底,廣州市107家重點治理企業水污染物達到省或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通過多年“治水”的努力,珠江廣州河段實現了“三年不黑不臭”目標。2006年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比2003年上升11.11%;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7.81%,比2003年上升7.74%,珠江廣州全河段水質達到四類,其中豐水期水質達到三類。由於水環境污染治理成效顯著,2006年廣州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去年1月至10月珠江廣州河段水質為四類,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7.78%,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2006年7月12日,中斷了近30年的珠江橫渡活動重新舉行,4600多名廣州社會各界人士暢遊珠江。
綜合整治大氣環境污染同樣任重道遠。針對“雲裏霧裏看羊城”的大氣環境污染,廣州市堅持以削減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2003年至2006年,廣州市投入12.38億元,在41家企業安裝脫硫設施。全市煙氣脫硫能力由每年1.9萬噸提高到9.8萬噸,與到“十一五”期末廣州二氧化硫總量控制的目標相比,等於再造了一個工業發展的環境空間;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18.3萬噸降到14萬噸以下,減少24%以上;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由84.5%提高到95%,萬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由5.3千克下降到2.9千克,下降62%,有效遏制了二氧化硫污染勢頭。
機動車尾氣污染被老百姓喻為“黑龍”污染,在城市中隨處可見。對此,廣州市政府于1998年頒布實施了我國第一部機動車污染控制的地方法規《廣州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規定》,2004年又編制了《廣州機動車排氣污染控制規劃(2003—2010)》,2005年7月頒布了《關於實施國家第二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的通知》,2006年9月1日成為繼北京之後第二個提前實施機動車國3排放標準和車用燃油地方標準的城市,系統建立了近中期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整體框架。在打造綠色公交,推行清潔能源的進程中,廣州市作出了表率,2003年開始全面推進液化石油氣(LPG)清潔能源工程。截至2006年底,全市LPG公交車達6400輛,佔全市公交車總量的85%,全部完成16000輛出租車的LPG改造。根據廣州市公交出租汽車排放量佔全市機動車排放總量比重48%至50%的情況計算,廣州公交、出租汽車全面使用LPG清潔能源後,每年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總量將分別減少22000噸、2430噸、1779噸和417噸,為廣州市區上空再現藍天白雲作出了突出貢獻。
為嚴格控制工業廢氣和揚塵污染,廣州市結合企業搬遷和熱電聯供改造拆除煙囪641個,使工業煙囪由1100個減少為459個。為強化飲食業污染整治,廣州市查處污染擾民案件5923宗,責令780家擾民業戶停業或關閉。目前全市有8523家飲食企業完成清潔能源改造。廣州市8年來為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共投入35.36億元用於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和天然氣利用工程建設。2005年廣州的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年優良天數共332天,佔總天數的91%;2006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上升到91.5%,與2003年相比上升了5.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分別下降10%、4.3%和22.7%。2006年1月至10月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82天,佔92.8%。
廣州碧水藍天工程取得了成效,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和支持。據廣州市社情民意中心調查,1998年創模以前,廣州市民對環境狀況的滿意率僅為44%,2006年在省創模預驗收和國家技術評估的民意調查中,市民對環境的滿意率超過95%,充分體現了創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態勢。基於此,廣州將朝著經濟中心、國際都會、創業之都、文化名城、生態城市、和諧社會六大建設目標邁進。(鄧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