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雲南政協委員建議改革科研項目評獎防學術腐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5日   來源:人民日報

    因地方兩會上的一份提案,雲南省政協委員、昆明冶金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馮成建成了公眾關注的人物。2月4日,馮成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科技評獎,有很多是大領導領銜,小領導加塞兒,真正幹活兒的人在中間,後面是一大堆搭車沾光的人……這已經是科技界公開的秘密了,是一種隱性的學術腐敗。”

    據介紹,日前,在向雲南省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呈交的題為《完善科技創新環境 制定禁止行政領導幹部挂名科研項目和被評獎的建議》聯名提案中,馮成建等7名委員呼籲:改革科技項目立項、成果鑒定、評獎和人才遴選的實施細則,用機制來約束行政領導弄虛作假、挂名科研項目的行為。

    據馮成建介紹,九三學社雲南省委曾對雲南省已授獎的科研成果進行過統計分析,2003—2005年的省科技進步獎獲得者中,擔任行政領導的平均佔六成;2004—2005年,獲國家、省級突出貢獻獎和政府特殊津貼的科技人員中,擔任行政領導的達到了七成,有些單位甚至高達八成以上。

    馮成建舉例説,某科研部門一名管項目的處長,申報教授職稱時的材料,足夠其申報院士,“每年幾個重大項目都有他的名”;另一科研部門的一名領導,“所裏所有項目都有他的名字”,在短短4年多,完成了從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工程師到碩士生導師的“飛躍”。

    “這是許多埋頭鑽研的科技人員,可能要一輩子才能取得的成績。”馮成建説,這種狀況,對真正搞科研的人是一個嚴重的傷害,也給整個科技界的誠信道德和創新環境帶來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馮成建分析認為,“一個課題從申報到評獎,很多評委都是擔任行政職務的專家,領導挂名的項目自然會更容易勝出。許多科研人員不得不忍氣吞聲,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與領導共享。而且,按現行法律法規,無法懲治這種人和事。”

    委員們指出,行政干預造成了科技資源配置效率低、監管難。在提案中,他們提出以下六條建議:在科技項目立項、評審時,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廣泛的誠信道德宣傳,形成良好的社會誠信氛圍,使各級行政領導主動不再擔任項目負責人;對正進行的科研項目進行調查,對挂名的行政領導人進行清理;制定禁止各級行政領導幹部挂名擔任科技項目負責人的實施細則;在科技項目評獎方面制定細則,明確禁止行政領導幹部作為獲獎者,特殊情況應向社會公示,以便於社會監督;調整對國企和科研院所領導人的考核辦法,增加考核對技術創新的支持作用和效果,對挂名、剽竊他人科技成果者進行懲處;禁止一人擔任多項由財政資助的科研項目,實行一人只能負責一項的措施,減少挂名不務實的現象。 

 
 
 相關鏈結
· 北京大學出臺研究生學術道德規範
· 教育部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