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文化共享工程”實施4年 上億農民獲得實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15日   來源:人民日報

    隨著新年日曆的翻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快建設步伐。自2002年4月啟動以來,由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實施的這項文化創新工程,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目前這一重大文化工程信息資源不斷豐富,服務網絡漸成體系,服務方式更加完善,對構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改善城鄉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狀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央高度重視

    藍圖絢麗,氣象萬千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和發展,始終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對文化共享工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優先安排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作為公共文化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2006年,文化共享工程列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

    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為文化共享工程描繪了絢麗的藍圖,催生出充滿活力的動人樂章。文化共享工程實施近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4億元,地方累計投入4.6億元。被廣泛稱譽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十一五”開局之年,數字資源量從34TB猛增到58TB(1TB數據量相當於25萬冊電子圖書或926個小時視頻節目),上億農民從工程中獲得實惠,城鄉數字鴻溝逐步縮小。

    工程初具規模

    資源豐富,體系形成

    文化共享工程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將中華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通過衛星網、互聯網、有線電視與數字電視網、鏡像、移動存儲、光盤等方式,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從2007到2010年,是我國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努力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發展時期。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總體目標將全面實現:以數字資源建設為核心,以基層服務網點建設為重點,以共建共享為基本途徑,到2010年基本建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資源總量達到100TB。

    為實現這一目標,文化共享工程創造的五級服務網絡體系,日前已初具規模。建成了一個國家中心,依託省、市、縣各級公共圖書館,分別建立了省、市、縣分中心,在鄉鎮和街道文化站設立基層中心,在村和社區發展基層服務點。截止到2007年1月,全國已有33個省級分中心,1775個市、縣級分中心,2085個鄉鎮、街道基層中心,1670個村、社區服務點,其他類型的服務點1136個。各級分中心和基層服務點共達到6700個。與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合作,建立的基層服務點已分別達到19.7萬個和18.1萬個,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的文化服務網絡,輻射人群過億。

    幾年來,文化共享工程重點加工整合了全國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研究單位、藝術表演團體、電影廠、農業科技資源製作單位等機構的各類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逐步構建起具有一定規模的文化信息資源庫群。資源內容豐富多彩,既有舞臺藝術精品、農村新戲、電子書刊、專題知識講座以及影視作品等,又有一批地方特色濃郁的專題資源庫。同時,採取深度鏈結的方式,將博物館、美術館等國家級文化單位適合文化共享工程服務的互聯網數字資源,納入共享工程網站的整體服務框架中。目前,文化共享工程網站已設有45個欄目、5個分版(農村版、社區版、少年版、企業版、軍營版)、45個專題庫。

    文化共享工程提高了農村信息化水平,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初步滿足了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目前文化共享工程以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受到基層群眾的熱情稱讚。

    創新服務方式

    形式多樣,惠及百姓

    面對迅猛增長的文化信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選擇最優秀的資源,將其傳遞到基層群眾手中?幾年來,文化共享工程積極探索,服務方式不斷創新完善,靈活運用多種方式,逐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在具備網絡條件的地方,文化共享工程通過互聯網提供服務;在開通城域網、局域網的地區,採用鏡像方式傳輸資源;在網絡不發達的地方,通過衛星傳送方式傳輸資源;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主要通過光盤、移動存儲開展服務。一些地方還通過數字電視或有線電視,傳輸資源。隨著服務方式的拓展,越來越多的群眾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務。許多地方依託文化共享工程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農民工培訓、再就業培訓等,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為使基層群眾更加便捷地獲取實用信息,除了自建服務網點,文化共享工程還通過共建共享方式,與其他項目合作建設基層網點超過30萬個。通過與青島、佛山數字電視合作,為160萬戶居民提供服務,通過與遵義有線電視合作,為30萬戶居民提供服務;與此同時,與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中宣部“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全國婦聯“美德在農家”等工程的合作,進一步擴大了共建共享的範圍。便捷的文化網絡,使全國各地億萬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來自全國的優秀文化。近200萬戶居民坐在家裏使用遙控器就可以觀看喜愛的節目。

    農村基層點是共享工程的重點和關鍵環節,從2007年起,文化共享工程的資源建設將充分體現“三貼近”原則,面向農村,面向基層,增加農業科技知識等內容,增強大眾性、實用性和公益性。到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將著力建設一批能夠滿足農村需要的電子圖書、講座、戲曲、電影、專題資源庫,特別是整合科普知識、農業技術等群眾急需的優秀資源,以滿足群眾需要。到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將提供不少於5萬種的電子圖書,採集製作不少於1.4萬場舞臺藝術、知識講座、影視節目等視頻資源。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但由於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邊遠地區和農村面臨“信息貧困”局面。文化共享工程開闢了一條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嶄新的文化傳播渠道,對改善基層文化設施落後的狀況,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重要貢獻。 (記者 劉玉琴) 

 
 
 相關鏈結
· 06年文化共享工程結碩果 步入又好又快發展進程
·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綜述:播撒城鄉和諧種子
· 文化體制改革典型經驗報告團在部分地區巡迴報告
· 河南省: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産業大省跨越
· 國家人口計生委“三下鄉”捐贈“新家庭文化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