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16部委發佈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16部委聯合發佈《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科技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16部委21日聯合發佈了《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這是繼200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後,又一事關中醫藥創新發展全局的綱領性文件。

    《綱要》明確提出,堅持“繼承與創新並重,中醫中藥協調發展,現代化與國際化相互促進,多學科結合”的基本原則,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

    《綱要》確立了我國中醫藥創新發展的總體目標:通過科技創新支撐中醫藥現代化發展,不斷提高中醫藥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鞏固和加強我國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優勢地位;重點突破中醫藥傳承和醫學及生命科學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爭取成為中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進東西方醫學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醫藥學奠定基礎;應用全球科技資源推進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人類衛生保健事業做出新貢獻。

    《綱要》指出,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基本任務是:“繼承,創新,現代化,國際化”,將中醫臨床研究、中藥産業發展、基礎理論研究、標準規範研究、創新體系建設和國際科技合作確定為中醫藥發展的優先領域。

    在鼓勵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方面,《綱要》指出:國家和地方將加大中醫藥科技經費投入,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的投入,積極吸引社會投資和國際合作資金,形成支持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體系。制定若干鼓勵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法規,推動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標準規範的建立與完善,加強中醫藥知識産權和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建立成果、信息管理和推廣、共享機制;制定積極的人才政策,吸引跨學科人才和海內外人才。加強中醫藥發展戰略和機制研究,協調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推動綱要的實施,充分發揮區域資源特色和優勢條件,積極支持組建以中醫藥現代化為目標的區域科技協作共同體,引導企業和社會參與,促進綱要目標的實現。

    我國將推動中醫藥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孫聞)科技部等16部委21日聯合發佈《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加強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中醫藥國際化進程,推動中醫藥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綱要》指出,中醫藥國際化的目標是要使中醫藥理論和實踐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使中醫藥服務和産品逐步進入國際醫藥和保健主流市場,中醫獨特的醫療保健康復模式及其價值逐漸被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在國際上爭取中醫藥的合法地位。

    為實現中醫藥國際化的目標,綱要將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列入中醫藥發展的優先領域。

    相關部門將努力促進以中醫藥為代表的中國傳統醫藥進入國際主流市場;建立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和合作網絡,加強與世界不同傳統醫藥和現代醫藥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國際科學共識為基礎制定傳統醫藥國際科學研究計劃,針對傳統醫藥應用和發展的關鍵問題開展廣泛的合作研究,深化對傳統醫藥科學內涵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傳統醫藥與現代醫藥的相互融合及共同發展;逐步建立傳統醫藥的國際標準,提高傳統醫藥産品的研發效率和生産、應用及管理水平;建立推動傳統醫藥發展的國際協調機制,在政府間框架協議指導和國際組織支持下,形成若干個具有權威性的國際傳統醫藥科學研究中心和信息中心,促進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中醫藥發展綱要瞄準“看病難,看病貴”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孫聞)科技部等16部委21日聯合發佈《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指出,解決我國廣大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醫療保健作用。

    《綱要》指出,中醫藥具有易於普及和“預防、治療、康復、保健”一體化的醫療模式,能夠為民眾提供“簡便驗廉”的醫療保健服務,充分發揮其特色優勢將有可能為現代社會提供新的醫療保健模式。大力發展中醫藥,有望實現在提高醫療保健水平和覆蓋範圍的同時降低醫療費用和成本。

    《綱要》同時指出,實現我國醫藥産業結構調整,也需要大力發展中藥産業。中醫藥産業是我國擁有資源優勢和知識優勢的傳統産業。挖掘傳統醫藥寶庫,推動其創新發展,培育以中藥為基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健康産業,將對提高中醫藥市場份額,發展中藥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扶助貧困地區,保護生態環境,調整醫藥産業和産品結構,以及相關産業的發展産生綜合帶動作用,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綱要》指出,中醫藥系統性和複雜性等關鍵問題的突破,將對生物醫學、生命科學乃至整個現代科學的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將使具有現代人文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中醫藥醫療保健模式和價值觀念得到傳播,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對人類的新貢獻。

    專家認為中西醫並存互補有利於我國醫藥創新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孫聞)參與《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起草的部分專家21日表示,堅持中西醫並存,鼓勵中西醫在發展中相互借鑒、優勢互補有利於我國醫藥創新。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認為,中西醫同時存于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是我國醫學發展的一大特色,大力推動中西醫結合、病證結合完全有可能創造出領先世界的新醫學、新藥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研究所所長李衍達説,中醫要發展需要融合西醫的知識,包括生理學,病理學直到基因組學,以及各種檢驗手段,作為借鑒與補充,“中醫與這些科學成果的結合可能是通向現代醫學的一條新路。”

    李衍達説:“目前中醫藥生物信息學的研究成果已經表明,中醫的證候理論可在人體蛋白質作用網絡的分析中得到支持。”

    中醫的證候理論是與西醫針對的微觀的病理變化完全不同的概念。王階説,中醫是將患者由某一疾病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當作一個整體來對待,實施綜合治療。而西醫往往只是將疾病的病灶部位作為治療的靶點。“與西醫相比,中醫的優點在於它更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在對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上這一優勢體現得尤為明顯。”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耕陶認為,目前中醫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在疾病診斷手段上的不足,“中醫應該運用西醫的診斷和檢查手段等為自身服務,通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來發展自己。”

    王階也主張充分利用西醫手段進行病症診斷,在治療上發揮中醫辨證論病、審證求因的長處。他説,“病證結合”的診療方法有利於發揮中醫辨證施治的靈活性,為患者制訂個體化醫療方案,而因人施治的個體化醫療觀念目前已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提倡,“這應該成為中醫的發展方向。”

    劉耕陶認為,應該將中藥創新作為中醫藥現代化的突破口。一方面要加強中藥藥理、藥化等方面的研究,突出藥物的有效部位和藥理活性,以更好地發揮中藥的優勢與作用。另一方面要通過對一些有效中藥復方和單味藥的研究,賦予中藥現代醫藥科學知識的表述,以便得到國際醫藥學界的認同。

    對此,王階主張在中醫傳統的復方配伍、增效減毒用藥思想指導下,積極探索中藥有效成分配伍,並以此推動中藥創新。中藥有效成分配伍是新的中藥模式,具有成分清楚、作用目標明確、質量穩定可控、毒副作用小的特點。

    劉耕陶説:“預計10年或20年後,我國將有一批新的中藥走向世界。”

    中醫藥發展面臨三項挑戰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孫聞)21日發佈的《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出,中醫藥目前面臨醫療保健服務能力不高、現代産業基礎不強、現代科學基礎薄弱三項挑戰。

    《綱要》指出,目前我國中醫醫療保健服務能力尚有待提高。中醫學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學的成果而始終保持著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方式,相對於現代醫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顯得發展比較緩慢,還不能很好滿足現代生活條件下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在西方發達國家,中醫藥還未能進入醫藥保健主流市場,其醫療價值和市場潛力亟待挖掘。

    中醫藥産業缺乏優質高效的産品,研發和創新能力薄弱。中藥産業鏈尚有待完善,中藥農業剛剛起步,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合理利用及相關生態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中藥工業生産工藝和工程化技術落後,生産效率和綜合利用能力相對低下,缺乏標準化的專用制藥工業裝備。中藥出口以原料為主和依賴老品種的局面沒有明顯改觀,中藥産品在發達國家進行藥品註冊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而“洋中藥”返銷進口有增長趨勢。

    《綱要》指出,中醫藥現代科學基礎薄弱,集中體現在用傳統概念表達的中醫藥理論的科學內涵難以被現代社會普遍理解和接受;復方中藥的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等現代研究一直沒有突破;適合自身特點的研究、評價方法和標準規範體系尚未建立,自主創新體系尚未形成,制約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進程。

    目前西方國家利用其技術和資金優勢,已經開始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醫藥,這對於中醫藥的國際化無疑是一個挑戰。

    中醫藥有望成為我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孫聞)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21日表示,中醫藥是我國最具原始創新潛力的學科領域,有望成為我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

    劉燕華説,現代科技因其自身發展階段的局限性還不能很好解答人體生命、疾病現象及其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中醫藥由於與西方醫學採用了不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來認識生命和疾病現象,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加以補充和完善,是我國最具有原始創新潛力和可能的學科領域。實現其自主創新,既是中醫藥自身發展的關鍵,也關係到中國科技能否實現重點跨越,爭取在醫學和生命科學方面有所突破,從而成為中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

    21日由科技部等16部委聯合發佈的《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出,實施中藥現代化戰略開創的良好局面、醫學模式轉變創造的有利條件和現代科技提供的有力支撐,構成了中醫藥發展的三大機遇。

    《綱要》認為,10年前國家提出的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經過廣泛探索和實踐積累了很好的經驗,為推動中醫藥整體發展開創了良好局面。在此基礎上開展中醫藥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有可能突破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從而使人類認識生命和疾病過程的方法和手段從整體和綜合的角度得到充實和完善,進而走出中國特色的醫藥自主創新之路。

    《綱要》稱,醫學模式的轉變為中醫藥充分發揮作用創造了有利條件。“生物-社會-心理-環境”醫學模式的建立,改變了西方生物醫學模式只重視“病”而忽視“人”的問題。現代醫學提倡的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科學發展觀,符合中醫的整體觀、辨證觀、個體化思想。這為中醫藥發揮對疾病、亞健康狀態進行防治和綜合調理,在延長生命的同時提高生存質量的優勢創造了機會。

    21世紀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信息科學、電子科學、材料科學、複雜科學和系統科學為前沿的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間相互交叉、滲透、融合,新興學科不斷産生。《綱要》認為這為中醫藥傳承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為證實和闡明中醫藥理論的科學內涵及關鍵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為中醫藥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

 
 
 相關鏈結
· 吳儀強調推進繼承創新堅定不移地發展中醫藥事業
· 兩會特稿:政協委員解析我國中醫藥面臨的困局
· 中醫藥局關於印發2007年中醫藥工作要點的通知
· 中醫藥局局長王國強:努力開創中醫藥工作新局面
· 上海浦東將投入上億元打造中醫藥生産和文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