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島打造城市綠色品牌綜合利用資源 促節能降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5日   來源:經濟日報

    在山東青島的北部工業區,有3座著名的鉻渣山、鋼渣山和白泥山,這是鋼廠、鹼廠等企業多年積存下來的廢物堆。2006年,青島市成功地搬掉了這3座廢物堆,將積存已久的20萬噸鉻渣作為助劑,用於水泥生産和煉鐵燒結,節約生産成本4480萬元,節省鉻渣處理費用4億多元;將青島鋼廠每年50萬噸鋼渣、120萬噸高爐水淬渣等用於燒結煉鋼的配料和建材原料,回收利用率達到100%;通過利用白泥生産水産養殖水質改良劑和將白泥用於電廠煙氣脫硫,實現了以廢治廢,解決了青島鹼業每年18萬噸工業廢料白泥利用的難題。每年不僅為電廠節約運行成本1000多萬元,而且為鹼業公司節省治理白泥改造投資近1000萬元。

    這是青島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技術的結果,也是青島打造城市綠色品牌,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抓手。目前,青島不單在工業固體廢棄物利用上實現了突破,還在利用風能、太陽能、海水資源、生物能源等環節,實現了關鍵性技術突破。

    在風能的利用上,青島已經實現和正在實現的裝機規模達到了14萬千瓦以上,並且正在規劃5至7個陸上和海上大型風電場,總裝機規模達到60萬千瓦。更重要的是,風電設備製造業開始發展起來,總投資4億元的青島國電藍德風電設備製造項目,將在年內開工建設,生産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兆瓦級風電機組,形成200台的年生産能力。

    在太陽能的利用上,目前全市太陽能熱水器年生産能力達數十萬平方米集熱面積,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率達8%,居全國領先水平。奧運太陽能場館以及膠州灣太陽能新産業基地等示範項目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時,重點中高檔産品已形成規模。專門研究開發太陽能發電技術及産品的太陽能光電研究所也正在建設中。

    在海水資源利用上,實現了海洋能源及資源利用的新突破。利用海水源熱泵技術,使利用海水熱能實施製冷制熱的“海水空調”進入了居民小區,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海水空調小區已達100多萬平方米;利用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已建成多個海水淡化項目,正在形成每日近50萬噸的海水淡化規模,用於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同時,海水淡化設備製造業也正在起步,華歐海水淡化設備生産基地,已形成年産7套3000立方米/日、3套1萬立方米/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的能力。青島雙瑞海水預處理裝置項目,每年將生産電解海水次氯酸鈉裝置80套,産品將佔據60%的國內市場份額。

    在生物質能開發上,正在建設的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將成為引領工業生物技術和生物能源技術的骨幹力量。同時,積極發展沼氣工程,目前全市建有大中型沼氣工程11處,年産氣100萬立方米;同時在農村發展“一池三改”戶用沼氣2.37萬戶,年處理畜禽糞便24萬噸,産氣量749.15萬立方米;建設氣化集中供氣站14處,年利用秸稈3100噸,産氣量近600萬立方米,使2700戶農民用上清潔優質燃氣。推動生物柴油關鍵技術研究及産業化,研究開發利用棕櫚油、動物油脂、花生下腳料和地溝油等生産生物柴油的關鍵技術。

    青島市市長夏耕説,一方面通過狠抓節能降耗,另一方面通過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青島市要在全市萬元GDP能耗降至0.96噸標準煤的基礎上,到2010年再下降22%。

    目前,青島已把環境質量、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任務納入了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將減排指標分解落實到了各區市和重點排污企業。將通過雙管齊下,狠抓落實,實現青島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記者劉成)

 
 
 相關鏈結
· 青島開設“小公民議事廳” 60條建言提交人代會
· 首屆亞歐會議中小企業博覽會將於07年在青島舉行
· 青島海關探索中韓整車物流模式打造服務型海關
· 青島海關推區域通關新政 多點報關助力港口經濟
· 青島:256名公務員因執法違規工作態度差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