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4月14日電(記者武勇 顧玲)我國自2005年在青海省實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10.26億元,先後在三江源地區開展了大面積的草原滅鼠、人工降雨和人工種草等工程。目前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已得到初步改善。
據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2005年我國啟動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先後安排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6億元,用於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的小城鎮建設、封山育林、草原防火、森林防火、鼠害防治、沙漠化治理、黑土灘治理和能源建設等項目;還安排原有投資渠道項目資金4.26億元,主要用於三江源的退耕還林、生態移民、退牧還草、人畜飲水和水土保持等工程。
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的源頭,總面積達36萬平方公里。這裡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佈最集中的濕地,還蘊藏著2000億立方米的冰川資源。但近年來,由於人為和自然因素,這片地區出現了草原沙化、濕地萎縮、冰川崩塌、湖泊乾涸等問題。為了保護中下游的生態環境,2005年我國啟動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計劃投入75億元,用7年時間使這個區域草地退化、沙化狀況得到治理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