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4月17日電(記者 徐揚)今年4月,為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發行的新版列車時刻表,厚達329頁,“D、Z、T、K”各種符號,令人眼花繚亂;而100年前清政府印製的火車時刻表,僅是一張印著繁體字、沒有阿拉伯數字、比16開大些的紙。時光流逝,列車時刻表已超百歲,並凝成了百年來中國鐵路以及整個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
4月17日,收藏家詹洪閣在瀋陽家中展示1949年印製的火車時刻表和2006年10月青藏鐵路開通後以布達拉宮為封面的列車時刻表。瀋陽收藏家詹洪閣從1987年開始收藏列車時刻表,20年獲得百本不同年代、版本的列車時刻表。從舊到新,厚薄不一,大小兼有。當百部列車時刻表展現眼前時,透過時代痕跡的質地和封面,閱讀其中串串數字和分分秒秒,如讀一部鐵路編年史。 新華社記者 任勇 攝
瀋陽收藏家詹洪閣從1987年開始收藏列車時刻表,20年獲得百本不同年代、版本的列車時刻表。從舊到新,厚薄不一,大小兼有。當百部列車時刻表展現眼前時,透過時代痕跡的質地和封面,閱讀其中串串數字和分分秒秒,如讀一部鐵路編年史。
這是詹洪閣收藏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列車時刻表(4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勇 攝
列車時刻表由薄變厚——鐵路車次多了,里程長了
新中國成立前,鐵路長期被軍閥和列強割據,鐵路建設雖經70多年的發展,營業總里程只有2.18萬公里,能運行的僅有1萬多公里;如今,我國鐵路營業總里程已經達到76600公里。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很快就掀起了鐵路建設的高潮。成昆、湘桂、貴昆、鷹廈、京包等一批幹線相繼動工建設,50多年來中國鐵路的骨架日益完備,火車通天山、抵海島、跨沙漠。翻開1959年鐵道部編制的列車時刻表,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只有100頁;到2006年10月,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列車時刻表已經有279頁。並且,這本列車時刻表封面是藍天白雲下的布達拉宮--列車駛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列車時刻表由簡變繁——鐵路建設越來越快,速度越來越高
翻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列車時刻表,多是“國際聯運加各線旅客列車”簡單的內容體例排列;今天的列車時刻表,則含有“車次目錄、站名目錄”,還設有大站時刻表,內容更繁多,查詢更方便。四五十年前的列車時刻表上,很多車次要經停幾十個站點,一頁裝不下一趟車;如今列車時刻表更多的是快速、特快、一站直達列車,今年最新出版的全國鐵路列車時刻表則出現了時速可達250公里的“D”字頭列車。
1916年的列車時刻表上標明,從北京到瀋陽800多公里路程,3時出發,直到次日零時10分到達瀋陽,花了21小時10分。90多年後的今天,翻開列車時刻表,京沈兩地開行動車組列車,一站不停直達目的地,可在北京吃早飯,瀋陽吃午飯。
1997年到2007年,我國鐵路事業進入新的“快車道”。6次大提速,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車型不斷更新換代,主要鐵路幹線時速達到200公里。兩地千里一日還,坐火車“夕發朝至”,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之間化作現實。
“K、T、Z、D,符號變遷背後是速度的遞增和技術的發展,列車時刻表都將它們記錄在冊。”詹洪閣説,以原瀋陽至北京的T12次列車為例,1997年第一次大提速時,車次前沒有字頭,運行時間要10小時37分;1998年第二次大提速後,“12次”前面就有了“K”字頭,運行時間縮短到9小時25分;2000年第三次大提速,有了T12次,運行時間又縮短了10分鐘。今年第六次大提速,京沈間開行以“D”字頭的動車組列車,只需要3小時59分。
列車時刻表週期在縮小——鐵路發展日新月異,時刻表與時俱進
“新中國成立前,鐵路建設滯後,列車時刻的變化往往跟著形勢走;新中國成立後,一大批鐵路、車站開工建設,列車時刻表也跟著增添新內容。”詹洪閣説,在上世紀50-70年代的列車時刻表上,新建成的北京站、長沙站、韶山站、南京長江大橋以及新型機車,都曾經是封面主角。
“1997年以來相繼進行了6次大提速,列車時刻表變換更加頻繁。例如去年10月出版的列車時刻表,不到半年就因為提速停用了;這一次提速與以往5次有著很大不同。前幾次提速,階梯相對較‘矮’,不少車次、時間仍然沿襲以往;但此次提速後,不看新的列車時刻表,就沒法坐車了。”
在中國鐵道出版社4月出版的瀋陽鐵路局列車時刻表上,開篇就是6對“動車組列車”車次時間。在全國,提速後共開行旅客列車1312.5對,增加140.5對。
“‘安全、方便、準時、快捷’,這4個詞彙是老百姓多年來對坐火車的評價。”作為一名乘客,詹洪閣説,“經歷6次大提速後,‘快捷’的排名要大大靠前了。”
“從乘車需要到註釋歷史”——瀋陽收藏家詹洪閣和百部列車時刻表
新華社瀋陽4月17日電(記者 徐揚)進入詹洪閣的斗室,立刻會覺得很乾燥——裏面裝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書報繪畫。詹洪閣抱出了一厚摞大大小小的冊子——這是他20年收藏的列車時刻表。
詹洪閣是瀋陽一個職業收藏家,專攻清末以來各種藏品,收藏列車時刻表並不是他的主業。
“購買的第一本列車時刻表,是在1987年。”詹洪閣説,“在瀋陽站候車去北京,看見有賣列車時刻表的,就買了一本,那時沒有收藏的念頭,就是為了出門方便。”但是這本定價1.3元、封面是美女畫像的列車時刻表,成為他新收藏的起點。
出門次數越來越多,時刻表也越買越多;由此,詹洪閣就萌生了收藏的念頭。“從1997年全國鐵路第一次大提速起,我認為收藏列車時刻表會很有意思,也很有價值。”
從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列車時刻圖表,直到今年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前出版的最新《列車時刻表》,詹洪閣收集這些平常人們不注意、不收藏的大小冊子,花了不少功夫。
“有幾本差一步就化為紙漿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幾本列車時刻表是詹洪閣從舊貨站裏“淘”來的,如果沒有他像翻垃圾一樣將它們救出來,很快就會被送到造紙廠了。
靠著地攤蒐羅和同行朋友提供,詹洪閣的列車時刻表越來越多,他也覺得列車時刻表越來越有意思。
“列車時刻表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詹洪閣説,“封面上就有很強的時代烙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列車時刻表,主要以機車、車站唱主角,顯示出當時鐵路建設熱火朝天的景象;文革時期的列車時刻表封面多以紅色為主旋律,並配有語錄;80年代以後,則和其他雜誌一樣,出現了美女形象。”
此外,列車時刻表與廣告似乎是天生一對。無論是民國時期,還是偽滿洲國發行的,都印有大量廣告;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文革前,也登廣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經濟搞活,廣告又重新登上了列車時刻表。“這説明列車時刻表受眾廣,發行量大。近10年來,每次發行新的列車時刻表,印數都在百萬冊左右。”詹洪閣説。
目前,詹洪閣有一個想法,將自己收藏的這些列車時刻表和各個時期的全國鐵路運行圖,做一個專題展覽。“這些過期的列車時刻表雖然不能發揮乘車指南作用,但卻是中國鐵路發展歷史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