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民意之事大如天——甘肅清水幹部帶群眾刨山問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4月22日電(記者王增海、關健)在秦嶺余脈重巒疊嶂的九龍山樑上,一條寬9米到16米、長32.8公里,穿山越嶺、貫通甘肅省清水縣南部山區、連接隴海鐵路和國道310線的公路,今年4月上旬全線貫通,再有一個多月就要正式通車了。

    此時此刻,穿山公路的建設者--清水縣的幹部群眾,難掩心中的喜悅,他們用辛勤的雙手,創造了不向國家伸手要錢、靠鍬鏟鎬刨修山路的奇跡,用震撼蒼穹的氣魄,實現了山區農民千百年來走出大山的期盼。

    幹群眾最想幹的事

    清水縣四面環山,群嶺相連。全縣僅有的一條沿牛頭河峽谷通往外界的公路不僅彎道多,路況差,每到雨季還經常出現路基下陷、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全縣人一年裏就有半年時間出不去,被困山中。

    清水縣盛産核桃、花椒、蘋果等農産品,每年僅核桃的産量就有200多萬噸。但因為大山無路,就連滿山遍野的山珍野果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爛在山野裏。大山遮望眼、山貨難變錢,直到2006年,全縣農民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

    多年來,山區農民修築九龍山梁穿山公路的呼聲,一直未曾間斷。“苦熬不如苦幹”,清水縣的領導幹部們形成了共識:群眾的呼聲就是幹部的行動,群眾最想幹的事就是幹部們工作的一號工程,腰斬九龍山梁,修築穿山公路不能再拖再等了。

    清水縣領導幹部們盤算著:九龍山梁穿山公路建成後,所經地區擁有豐富農産品和有色、黑色金屬礦等資源,這裡將形成全縣最繁華、最集中的經濟帶。

    同時,清水縣領導幹部們心裏也十分清楚:清水縣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地區,有時候幹部職工的工資都難以按時發放,多數農民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要修成一條30多公里長的穿山油路,至少需2億元人民幣,就是修一條普通的三級砂石路,也需資金9800多萬元,這個數字相當於2006年清水縣財政收入的4倍多。

    一條幹部作風路

    面對資金的巨大缺口,沒有人號召、也沒有人提議,全縣3000多名機關幹部不約而同地將自己一個月、兩個月的工資拿出來捐獻給穿山公路,每人還自費購買了鐵鍬、鎬頭等修路工具。

    2006年4月1日,修築穿山公路的序幕拉開。從縣四大班子領導到鄉鎮一般幹部3000多人背起被子挑起鍋,帶上麵粉和壇子菜,分南、中、北三路開進九龍山梁。他們在大山上搭起簡易工棚,頂烈日、冒風雨,放炮、炸石,展開了艱苦的修路工程。

    幹部上山修路的消息一傳開,全縣18個鄉鎮的30多萬農民為修築山路出力流汗的激情立即被點燃:豐望鄉柏樹村一位70歲高齡的老大娘不顧孫子勸阻,扛著鐵锨和群眾一起來到工地修路;看到一條公路即將從自己家門口通過,草川鋪鄉馮山村80歲高齡的段子章不僅帶著小孫子來修路,還把遠在新疆打工的兒子和兒媳婦叫回來,參加義務築路勞動。綿延30多公里的工地上搭起了一座座帳篷,築起了一排排簡易鍋灶,叮叮噹當的錘聲和轟轟隆隆的炮聲,日夜不息地在九龍山梁山崖間回蕩。

    盛夏, 修路工地酷熱難熬,平均氣溫在40攝氏度左右,不要説幹活,就是站在這裡也讓人難以忍受。

    “清湯掛麵碗底土,夾生米飯土磣牙,帳篷睡聽山風吼,早晨起來臉蓋土。”這首順口溜記錄了修路人遭遇的真實情景。

    一鑿一鍬地苦幹,公路一尺一米地向前延伸,築路大軍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風餐露宿,大地為床,為穿山公路的修成寫下了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

    山門鎮黨委副書記趙劍峰有著山裏人特有的不服輸的倔強性格,他帶領幹部群眾苦幹巧幹,把穿山公路一米一米推進到一座300米高的山崖下,這裡是整個築路工程的“卡脖子 ”地段。按設計,從山頂向下要劈出一個深68米、長1800米、寬20多米的大凹槽,路才可順山勢修下去。然而,這裡山勢險峻,岩石結構鬆散。只能容納幾個人幹活不説,時時還有石塊下滑的危險。

    趙劍峰把這塊難啃的骨頭留給自己和幾名鎮黨委委員。他們打眼放炮,從山頂兩邊夾擊,展開決戰,一幹就是150天。山崖劈開了,凹槽建成了,而趙劍峰的雙手出現了一道道血口子,臉上曬掉了一層又一層皮。

    白駝鎮黨委副書記南志傑負責白駝、洪堡、豐望三鄉修路工程監理,他于2006年8月1日進駐工地,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才回到家。但當他敲開家門後,8歲的女兒已認不出這個又黑又瘦的漢子,頂著門不讓他進家。

    在修路過程中,廣大農民表現出著眼大局、任勞任怨的本色。春秋兩季是農民最繁忙的季節,但他們都能統籌安排生産,白天上山修路,晚上幹農活。為修山路而讓路,豐望、隴東等鄉鎮農民主動砍掉挂果的果樹;草川鋪鄉農民劉黑娃一次就遷走了十座祖宗四代的墳墓。

    清水縣人的寶貴財富

    清水縣幹部群眾自豪地説,由修建穿山公路凝聚成的“穿山精神”,是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

    這種“寧在苦中乾,不在苦中熬,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穿山精神”,使清水人民感到異常欣慰和自豪。這種精神已經並正在推動全縣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位浙江客商早有在清水縣投資的想法,但是聽説這裡交通落後,顧慮重重。然而當他親眼目睹了穿山公路萬人大會戰的場面時,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毅然投資7000多萬元在清水縣建了一個工廠。

    在清水縣採訪,記者到處感受到穿山精神的巨大動力。

    在採訪途中,記者一路看到幾十支修路隊伍隱現在山巒上、溝壑中,他們或跪在地上用鍬刨挖土方,或用鋼釬撬動山石,談笑間把勞苦置於腦後,身邊的饅頭、面餅等食物沾滿了灰土。

    修山路難,保路、護路更難。按照規劃設計,穿山公路的兩側必須修出1米寬、半米深的護路水渠才能防止山洪侵襲道路,保證道路暢通。

    於是,修路沿線鄉鎮的農民,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三尺幼童,自發地從遠處背來黃土、沙石修築護路水渠。

    記者順著穿山公路採訪了幾個鄉鎮,沿途的修路會戰仍然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受“穿山精神”的激勵,距離穿山公路較遠的永清、豐望、隴東等鄉鎮農民,在鄉幹部的帶領下,帶著自家的工具義務修築鄉村公路,讓鄉村公路與穿山公路相通。60歲的農民劉虎生説,我早晨4點鐘起來,5點鐘趕路,30裏山路走了4個小時,9點才到這裡。他激動地表示:“我們要修路,我們要走出大山。”

    在九龍山梁穿山公路上採訪,記者耳聞目睹,幹群手足情、民族兄弟情是那樣的情真意切。春節剛過,全縣的機關幹部又一次兵分南、中、北三路開進九龍山梁,展開穿山公路收尾工程會戰。鄰近穿山公路的鄉村群眾聞訊,在家裏煮了一鍋鍋熱飯,炒了一鍋鍋熱菜,冒雪送上公路。修路幹部們吃著這不尋常的飯菜,更增添了為群眾修通山路的豪情。你給我一份情,我還你一片愛。在這種融洽、和諧的幹群關係中,還有什麼難關過不去呢?!

    人們有理由相信,“穿山精神”一定會在清水大地上代代相傳。

 
 
 相關鏈結
· 海南實行重大決策督辦問責制 促進幹部作風轉變
· 青海省萬名幹部轉變作風 下鄉為農牧民辦實事
· 幹部跨省交流實質性步伐:湘38名幹部挂職粵、浙
· 四川大邑縣改革幹部選任機制實行“首提問責制”
· 湖南一鄉鎮幹部:為什麼罵我們的人開始誇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