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河南、新疆、重慶、甘肅四地農村勞務經濟情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河南省勞動力轉移培訓“一石二鳥”

    新華社鄭州4月27日電(記者李鈞德)為了增加外出務工農民的就業機會,近幾年,勞務輸出大省河南加大了對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力度,不僅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而且增加了務工收入,受到農民歡迎。

    河南省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勞動力輸出大省,同時也是一個扶貧開發工作任務較重的省份。特別是在農村貧困地區,由於外出務工人員大多數沒有經過技能培訓,不但就業困難,有的勉強找到工作,獲得的報酬也不高。

    為了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從2004年開始,河南省大力推廣信陽市“先培訓、後轉移”的經驗,加大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在培訓資金方面,河南省更是不斷加大投入力度。2004年,省扶貧辦拿出3660萬元扶貧資金,用於培訓基地建設和貧困學員學費補助;2005年,全省在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轉移方面的投入達到4500萬元。2006年,全省又投入財政扶貧培訓資金5670萬元,培訓貧困農民21.15萬人,安排轉移就業19.5萬人,佔年計劃轉移任務的108.3%。

    這些經過專門培訓、具有一定技能的外出務工人員,在人才市場上受到了歡迎。淮濱縣固城鄉農民楊公良,每年外出打工,經常找不到工作。去年,他在信陽市扶貧培訓學校學習電焊技術畢業後,很快在鄭州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月工資達到2000元。面對媒體採訪,他高興地説:“是勞動力轉移培訓改變了我的命運,給錢給物,不如幫學技術,有知識有技術,外出打工才能有出路。”

    新疆首批赴內地務工維吾爾族女工返鄉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27日電(記者劉愷)4月以來,新疆首批政府組織赴內地務工的維吾爾族農村姑娘陸續返鄉。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這些姑娘切實感受到了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她們學到了技術,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

    當記者在伽師縣看到這些剛從東海之濱回來的維吾爾族姑娘時,驚訝于她們穿著的時髦。姑娘們唧唧喳喳地説個不停,從嘴裏蹦出的是一串串流利的漢語。

    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該縣212名維吾爾族農村姑娘。她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像她們的父輩一樣從未走出過農村。2006年的4月初,她們遠赴東部海濱城市--浙江海鹽務工。這是新疆歷史上首次有組織大規模赴內地務工。

    伽師縣地處新疆西南、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去年將這些姑娘送到浙江的伽師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迪拉熱回憶説,初出家門時,這些姑娘漢語講得不好,也怕生得很,輕易不敢説話。“如今呢,個個都變得認不出來了!”

    艾木拉姑是這些姑娘中的普通一員。一身牛仔裝,腳上穿著一雙紅色休閒鞋,顯得青春時尚。去年一年,艾木拉姑一共給家裏寄回了4000元錢,這比全家五口人一年的種地收入還要多。

    像艾木拉姑這樣一年給家裏寄回數千元的情況不在少數。伽師縣有4000余人在內地務工,她們每月的工資普遍在800-1200元。艾木拉姑的同鄉古蘭拜爾姐妹給家裏寄回了11000元錢,幫助家裏添置了新電冰箱,蓋了新房子。

    19歲的茹仙姑麗説,她的願望是努力在內地學好技術,將來回到家鄉開一個裁縫店。

    據新疆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統計,去年一年,新疆全區向內地輸出勞動力達10.7萬人次。

    “石龍技工”帶動50多萬農村勞動力轉移

    新華社重慶4月27日電(記者郭立)近年來,重慶巴南區充分發揮“石龍技工”這一全國知名品牌效應,巧打勞務輸出和勞務經濟牌,帶動52萬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累計掙回勞務收入26億多元。

    “石龍技工”是重慶市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知名品牌,也是全國第一個註冊商標的勞務品牌,在重慶乃至全國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999年,重慶巴南區群龍勞務輸出公司成立,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組織剩餘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實行有序輸出,既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又增加農民的收入。公司組建七年多來,輸出勞動力80927多人,實現勞務收入6.82億元。為了加快勞務經濟發展,做大做強勞務品牌,巴南區石龍鎮去年組建了重慶石龍技工勞務集團有限公司。

    “石龍技工”成為重慶市的勞務品牌後,在全國的勞務市場享有盛譽。為做大做強“石龍技工”品牌,當地政府目前計劃投入1.5億元,創建全國首家“農民工返鄉創業園”。

    目前,石龍技工勞務公司已經成立了新疆、黑龍江、山西、甘肅、重慶五個分公司,擁有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210多人,業務涉及鑄造、建築、家政、餐飲、服務等。依託公司這一載體,不僅使石龍鎮90%的剩餘勞動力得到了轉移,同時還吸引了貴州、四川、湖南、湖北、陜西和重慶市內的南川、長壽、萬盛、綦江等地的1300多人加入到“石龍技工”隊伍。

    外出務工人員“在外掙了票子,回家修新房子”。記者在石龍鎮看到,外出民工回家新建的房屋已有800多幢,建設面積近12萬平方米,形成了大興、大橋2個農民新村。有700多個民工家庭安裝了住宅電話、98%的民工買了手機,農村電視普及率達97%以上。

    7000多個勞務基地推動甘肅勞務輸出

    新華社蘭州4月27日電(記者李明心、孫歡傑) 來自甘肅的楊曉琴目前正在北京富平家政培訓學校接受為期24天的免費家政培訓,她是今年4月11日500名進京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隴原妹”中的一個。

    楊曉琴告訴記者,以前來北京都是自己來,每個月才掙300來塊錢。這次由政府出面,聯絡就業崗位,還能免費參加培訓,心裏踏實多了。

    這次500名“隴原妹”赴京務工是甘肅省今年繼第一季度有組織輸轉125.79萬名勞動力後的又一次較大規模的定向勞務輸出,在接受培訓之後,她們將由北京市家政協會安排就業,一年後經過進修的中級服務員月收入能達到1500元。

    甘肅是勞務輸出的大省,省委、省政府1986年成立了甘肅省人民政府勞務工作辦公室,專職負責農村勞動力輸轉就業工作,積極開拓勞務市場,開展一主多輔的有組織輸轉。將以往分散的自發的外出打工人員組織起來,從培訓、交通運輸、路途服務和用工單位銜接等各環節開展一條龍服務,降低了外出務工人員外出打工的盲目性。充分發揮政府駐外辦事處和駐省外勞務機構在獲取信息方面的優勢,積極為勞務輸出提供政策諮詢、信息傳遞、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等方面的服務。

    各級扶貧、鄉企、建設、婦聯、團委積極配合,通過組團考察、勞務對接、勞務推介,建立勞務供求關係,訂立勞務供求協議,開闢勞務基地,省政府領導親自挂帥,赴新疆、天津等地專門考察勞務市場情況,為農民“找工作”,落實“勞務訂單”。

    目前,甘肅省已建立100人以上的勞務基地7000多個,構建了覆蓋全省的勞務工作管理體系。各級政府駐外辦事機構通過與勞務機構“合、挂、設”的方式,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新疆、江蘇等地成立駐外勞務管理工作機構100多個,駐外勞務工作管理機構遍佈全國31個省區市,並在哈薩克斯坦建立了第一個境外勞務工作管理機構。

    2006年,全省共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35.5萬人次,其中有組織輸出195.57萬人次,佔勞動力輸出總數的36.52%,比2005年高出2.6個百分點。境外就業人數1141人,比2005年增長19.1%。

 
 
 相關鏈結
· 湖北省檢查組將分赴17個市州開展勞務經濟大檢查
· 甘肅省勞務經濟亮點頻出 百萬隴原兒女他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