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瓊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撈出萬件文物 專家全面解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09日   來源:海南日報

 

從沉船裏打撈上來的一塊石磨

打撈上來沉船的一條斷鐵錨

此次打撈出水的“瓶”

除卻泥沙始見珍
———記2007西沙水下宋代沉船搶救性發掘和考古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2007年3月15日-5月8日,西沙考古工作隊在西沙群島,對華光礁水下Ⅰ號沉船遺址和北礁沉船遺址,開展了搶救性發掘和水下考古調查工作。

    2007西沙水下考古項目,由國家博物館和海南省文體廳共同承擔,並共同組建了2007西沙考古工作隊,隊員共31人,分別來自: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青島市文物局、福建省博物院等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外交部、海南省外事辦公室、海南省公安邊防總隊以及南海艦隊對本次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工作指導。

    在西沙工作的50余個日夜,隊員們生活在水上,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為華光礁Ⅰ號沉船遺址的發掘付出了極大的艱辛和努力,獲取了非常豐富的文物資料和測繪數據。

    8年後水下再探秘

    華光礁屬中國海南省西沙群島範圍,位於永樂群島南部。華光礁Ⅰ號沉船遺址位於華光礁環礁內側。1996年由我國漁民發現, 1997年以來,曾多次遭到非法盜掘,沉船遺址破壞嚴重。1998年國家博物館和海南省文物部門做過初步的試掘工作,出水文物近1800件,出版了《西沙考古》學術報告。該地點發現的沉船和遺物是我國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的重要史跡。

    此次發掘,總工作時間為55天,總潛水時間約30萬分鐘。出水文物近萬件,陶、瓷器佔絕大部分,陶瓷産地主要為福建和江西景德鎮,陶瓷産品按照釉色分類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幾種,器型主要為碗、盤、碟、盒、壺、盞、瓶、罐、甕等。裝飾手法和紋樣豐富,器物種類較1998-1999年有新的發現,並不乏精品。

    最嚴謹的一次挖掘

    本次華光1號沉船遺址發掘,遵循考古工作規程要求進行,項目實行領隊負責制。在探查了解了遺存分佈狀況後,以中心凝結物為中心,佈置了50個探方,每個探方4平方米,總發掘面積約370平方米。發掘直至船體,水深3米余。所有出水文物按照探方單位予以編號記錄、繪圖、攝影,擾亂層出水的器物一律按照採集編號處理,出水文物得到了必要的前期清洗處理。

    發掘工作中,主要依靠人力搬運作業,輔助了空氣負壓設備等進行淤沙清理。擾亂層揭露完成後,發現了船體和南宋瓷器、鐵器、硃砂等遺物,船體上部目前仍有多處大型的凝結物迭壓,經過近50多天的工作,絕大部分遺物提取完畢,凝結物保持原始狀態,發掘現場回填保存。

    本次工作,遵循考古工作規程和水下考古國際規範的原則,開展了華光礁Ⅰ號沉船遺址的搶救性發掘工作,並獲得極大成功,並且,此次發掘是中國水下考古有史以來,籌備最好、實施最嚴謹的一次水下考古發掘實踐。

    為海上絲路添遺珍

    唐宋以來,隨著中國古代科技和海外貿易的不斷發展,中國古代開拓了多條海上貿易通道,海上絲綢之路更成為舉世矚目的一條文化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更是其中極其重要的區段。伴隨著大量的航海活動,中國古代有相當多的船舶及其物品沉沒海洋,形成了無以計數的水下文化遺産,這些沉沒在海洋的遺物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線狀分佈的一處處遺珍,是中國與周邊國家、民族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項目工作的不斷拓展,水下文化遺産的發現和保護工作將顯得更加日益重要,沿線文化遺産的保護研究內容也將成為臨近國家和地區共同開展的課題,此次西沙考古,相信是繼援助肯尼亞水下考古項目之後,中國率先做好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段的保護工作的又一示範項目。 (記者 馬繼前)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中國首次遠海考古發掘成功發掘出珍貴文物近萬件
· 中外考古界關注的“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工程啟動
· 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4月8日在北京揭曉
· 南水北調庫區發現夏代城址
· 河南溫縣漢墓群出土一批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