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防汛總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今天在接受“防汛江河行”記者組採訪時表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長江中下游已初步形成綜合防洪治理體系,為今年及今後長江防洪奠定了基礎。假如長江流域發生1998年規模的大洪水,只要各方面措施準備妥當,將不會出現當年千軍萬馬抗洪的場面。
蔡其華表示,隨著三峽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長江中下游防洪已逐步形成以三峽水庫為骨幹、堤防為基礎,其他干支流水庫、分蓄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為內容的綜合防洪體系,長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據悉,三峽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後,荊江地區防洪形勢將發生根本變化。遇小于百年一遇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過44.5至45米,不需要啟用荊江分洪區;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那樣的歷史特大洪水,配合荊江地區分洪區的運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過45米,從而保證荊江兩岸的安全。
湖南城陵磯附近地區,一般年份可以基本上不分洪;遇特大洪水,可考慮分洪。武漢地區由於長江上遊洪水得到控制,荊江兩岸堤防洪水威脅大大減少;今年長江備汛,三峽水庫準備騰出60億立方米的庫容,其蓄洪量大致相當於1.1個荊江分洪區。
今年,長江防汛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一是長江巨大洪量與河道泄洪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三峽工程蓄水以來,河道蓄泄能力、江湖關係、河勢等都發生變化。 (記者高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