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東北振興三年評估報告:三省發展加快 後勁增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3日   來源:振興東北網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23日發佈《東北振興三年評估報告 》,就2004年至2006年三年來,東北三省在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投資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國企改制、裝備製造業、資源型城市轉型和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的發展情況,以及依然存在的一些影響長遠發展的問題,以翔實的數據一一作了客觀的分析和評估,展現出一幅東北振興三年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全景圖。

    5月16日,遼濱經濟區暨盤錦船舶修造産業園遼寧宏冠船業有限公司1.68萬噸成品油輪,成功下水。這是遼寧省實施“五點一線”發展戰略以來,在沿海新建園區最先生産出的大型成品,標誌著“五點一線”産業園區建設發展正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這也是盤錦市發展接續産業,加快經濟轉型,推進項目建設一大新亮點。 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報告説,以2003年10月下發的《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為標誌,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已經三年多了。實施振興戰略以來,東北三省體制改革、機制創新步伐加快,對外開放度提高,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就業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是東北三省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之一 ……

發展加快 後勁增強 社會進步 民生改善
——東北振興三年評估報告

    以2003年10月下發的《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03〕11號)為標誌,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已經三年多了。實施振興戰略以來,東北三省體制改革、機制創新步伐加快,對外開放度提高,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就業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可以説,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是東北三省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之一。

一、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及主要特點

    (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工業農業連創佳績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 東北三省地區生産總值分別為1.51、1.71和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2.3%、12.0%和13.5%,高出全國當年增速2.2個、1.8個和2.8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實施振興戰略以來,三年GDP年平均增速為12.6%,比實施振興戰略前三年(2001年-2003年)增速提高了2.6個百分點(見圖1)。

圖1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東北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分別為4869.6億、6374.5億和7799.5億元,同比增長19.7%、16.6%和18.2%,分別高出全國當年增速3.0個、0.2個和1.6個百分點(見圖2)。

圖2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東北三省糧食産量分別為7231萬、7927萬和8225萬噸,同比增産15.3%、9.6%和3.8%,佔全國當年糧食總産量的15.4%、16.4%和16.5%。東北三省糧食産量佔全國的比重逐年上升,為全國糧食供求平衡和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較大貢獻(見圖3)。

圖3

    (二)投資持續高速增長,結構逐漸趨於合理

    2003年,東北三省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6.9個百分點。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省固定資産投資分別完成4959億、6904億和9383.6億元,同比增長33.5%、39.3%和37.4%,高出全國當年增速5.9個、12.1個和12.9個百分點;三省固定資産投資佔全國的比重由2003年的7.6%,同比分別提高到8.4%、9.2%和10.0%,每年遞增0.8個百分點。實施振興戰略以來,東北三省的投資環境有所改善、政策效應開始顯現、招商引資吸引力增強,東北吸引國內外投資的"洼地"效應正在顯現。與此同時,按國家宏觀調控的導向,2006年上半年三省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為42.1%,而全年為37.4%,呈逐季回落態勢(見圖4)。

圖4

    從投資結構來看,東北三省固定資産投資主要集中在國家重點發展的産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符合國家的産業政策。2006年,三省投資主要集中在六個行業及領域,佔東北三省投資的80.5%。其中第一是製造業,完成投資3084.0億元,同比增長32.6%,佔32.9%;其次是房地産業,完成1893.0億元,增長35.2%,佔20.2%;第三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903.5億元,增長47.6%,佔9.6%,這三個行業佔三省投資的62.7%;其它三個行業依次為,採礦業完成641.1億元,增長31.5%,佔6.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611.3億元,增長28.6%,佔6.5%;電力、熱力的生産和供應業完成418.4億元,增長41.9%,佔4.5%。

    (三)社會消費需求趨旺,物價漲幅低緩平穩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東北三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5450.8億、6219.9億和710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13.4%和13.4%,2004年增速低於全國水平,2005年和2006年分別高於全國當年0.5個和0.6個百分點。2006年,三省總人口占全國的8.2%,GDP佔全國的8.6%,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卻佔到全國的9.3%,東北三省社會消費趨於活躍,市場需求比較旺盛(見圖5)。

圖5

    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2004和2005年,東北三省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分別上漲3.8%和1.4%,分別比全國當年平均漲幅低0.1個和0.4個百分點;2006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年物價漲幅分別為1.3%、1.4%和1.9%,均接近於全國1.5%的水平。

    (四)利用外資高速增長,進出口貿易額逐年增加

    2004年,東北三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為59.4億美元,同比增長51.7%,高出全國增速37.6個百分點。2005年,按商務部調整後口徑計算,三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為57.0億美元,同比增長89.5%,高出全國增速90.0個百分點(全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同比下降0.5%)。2006年,三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為84.6億美元,同比增長48.3%,高出全國增速52.4個百分點(全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1%)。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來看,外商對東北三省經濟發展的信心在不斷增強。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東北三省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分別為480.2億、571.1億和691.6億美元,同比增長26.2%、18.9%和21.3%。其中,出口額為243.2億、319.8億和397.5億美元,同比增長23.8%、31.5%和24.3%;進口額為237.1億、251.4億和294.1億美元,同比增長29.2%、6.1%和17.0%;貿易順差為6.1億、68.4億和103.4億美元。三年來,出口額年平均增加近70億美元,進口額年平均增加近30億美元,2006年貿易順差首次超過100億美元(見圖6)。

圖6

    (五)財政收入穩定增加,金融環境有所改善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東北三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為985.3億、1200.7億和1449億元,同比增長15.9%、21.8%和20.7%;2005年高於全國當年財政收入增速1.9個百分點,2004年和2006年分別低於全國當年增速5.7和3.6個百分點。其中,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04年分別為529.6億、166.3億和289.4億元,同比增長24.0%、8.0%和19.8%,遼寧高於全國增速2.4個百分點,吉林和黑龍江低於全國增速13.6個和1.8個百分點;2005年為675.3億、207.2億和318.2億元,同比增長27.2%、24.6%和17.4%,遼寧和吉林高於全國增速7.3個和4.7個百分點,黑龍江低於全國增速2.5個百分點;2006年為817億、245億和387億元,同比增長21%、18.3%和21.5%,低於全國增速3.3個、6.0個和2.8個百分點(見圖7)。

圖7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東北三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分別為19735億、22613億和25592億元,同比增長18.1%、14.6%和13.2%;各項貸款餘額分別為14557億、15108億和17011億元,同比增長4.2%、3.8%和12.6%;存貸差分別為5178.3億、7505.1億和8581.3億元,同比增長101.4%、44.9%和14.3%;存貸增速的差距逐年減小,存貸差的增加額逐年增加。此外,2006年東北三省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1家,境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272.8億元,創歷年最好水平。(見圖8)。

圖8

    (六)城鄉居民收入穩定提高,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4年分別為8008元、7841元和7471元,同比分別增長7.6%、11.9%和11.9%,遼寧增速與全國基本持平,吉林、黑龍江均高於全國4.2個百分點; 2005年為9108元、8691元和8273元,同比增長12.8%、10.8%和10.7%,增速高於全國3.2個、1.2個和1.1個百分點; 2006年為10370元、9775元和9182元,同比增長12.6%、12.5%和11.0%,增速高於全國2.2個、2.1個和0.6個百分點。近三年,三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於全國當年,絕對值仍低於全國水平,但差距有所縮小(見圖9)。

圖9

    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4年分別為3307元、3000元和3005元,同比分別增長12.7%、18.6%和19.8%,增速分別高於全國0.7個、6.6個和7.8個百分點;2005年為3690元、3264元和3221元,同比增長 7.3%、8.8%和7.2%,增速高於全國1.1個、2.6個和1.0個百分點;2006年為4090元、3641元和3552元,同比增長 9.0%、11.6%和10.3%,增速高於全國1.6個、4.2個和2.9個百分點。近三年,三省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速均高於全國當年,遼寧和吉林兩省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絕對值均高於全國當年,黑龍江與全國基本持平(見圖10)。

圖10

    (七)國企改制重組加快,非公經濟快速發展

    國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截止2006年底,遼寧省85%以上的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實現了股份制改造,國有中小工業企業産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吉林省列入攻堅計劃的816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全面完成,目前正著手解決改制後企業的後續有關問題,以及推進商業、建築業等行業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工作;黑龍江省完成改制企業 3302戶,佔應改制企業的96%,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企業聯合重組步伐加快。鞍鋼與本鋼聯合重組為鞍本鋼鐵集團,大連造船和新船兩大船舶生産廠合併成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大重和大起合併為大重·大起集團,沈重和沈礦重組為北方重工集團,瀋陽鼓風機、水泵、壓縮機廠合併為沈鼓集團,中鋁集團收購了撫順鋁業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重組了遼寧華錦化工集團,中鋼集團公司重組了原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接收了哈爾濱氣化廠、哈爾濱煤炭工業公司等單位的資産,瀋陽機床、大連機床分別成功收購了德國希斯公司、美國英格索爾集團機床公司,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由大向強的轉變。

    非公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比2002年下降11.5個、15.0和個2.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東北三省非公經濟快速發展。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非公有制經濟分別完成增加值4800億、1570億和2340億元,同比增長17.0%、25.5%和20.1%,佔全省GDP的比重達51.8%、37.0%和37.6%。而且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改革改組改造,加快了老工業企業的結構調整。如山東晨鳴紙業收購了吉紙股份重新啟動了生産,浙江逸盛公司在大連建設50萬噸QTA項目,特變電工與沈變實現了戰略重組。還有一大批中小型民營企業參與了國企股份制改造。

    (八)工業調整改造升級,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實施振興戰略以來,東北三省一大批振興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重大項目順利實施,鞍鋼、一重、哈電、沈鼓、瀋陽和大連機床等國有重點老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生産製造能力和産品質量有了顯著提高。2004年國家安排了297個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總投資達1089億元;2005年安排了234個項目,總投資602億元;2006年安排了29個項目,總投資144億元。

    通過實施機床高速加工中心、重大裝備精密軸承、特大型變壓器、汽車發動機和轎車,以及大型鑄鍛件等一大批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一批國有重點企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型鑄鍛件、核電設備、百萬噸級"乙烯三機"、大型船用曲軸等一批國産化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研發的汽車發動機、新款轎車開始批量進入國際市場,中華轎車一次簽署出口歐洲15萬輛合同,中國汽車的質量和製造技術水平逐步得到發達國家的認可。

    (九)裝備製造業發展迅速,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成效顯著

    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以來,東北地區的裝備製造業正在重振雄風。初步統計,2006年東北三省裝備製造業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30%以上,超過全國4個百分點,利潤增速也遠高於同期全國裝備製造業利潤和東北三省工業的利潤增速。遼寧省2006年裝備製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84億元,增長24.8%,首次超過石化産業成為該省第一支柱産業,全省新增工業利潤的55%來自於裝備製造業。以瀋陽鐵西等為代表的裝備製造業積聚效應明顯顯現。

    以一重、哈電、齊一、齊二、長客、大船重工、大連機床、大連重工·起重、瀋陽機床、沈鼓、沈飛等為代表的骨幹裝備製造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加大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和的支持力度,在大型水電機組、先進火電機組、重型燃機、超高壓及特高壓輸變電裝備、電站空冷系統、兆瓦級風電機組、冶金成套裝備、石化成套裝備、大型加氫反應器、大型鑄鍛件、VLCC等高檔船舶、幹線及城市軌道交通、重型數控機床等重大技術裝備領域取得了大批自主化成果,突破了很多瓶頸制約,重點産品大幅拓展了市場空間,有力地支持了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

    (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的産業聚集區逐步形成

    東北三省積極推進一批關係到地區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東北東部鐵路通道開工建設。哈大客運專線、長春-吉林城際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大連到煙臺的火車輪渡投入試運行。沈大高速公路擴建、丹大高速公路,大連港30萬噸原油和25萬噸礦石碼頭、營口港20萬噸礦石碼頭等工程交付使用。大窯灣集裝箱碼頭二期完工,三期工程開始建設。磨盤山水庫供水一期工程、石佛寺水庫已建成投入使用。大伙房輸水一期工程、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進展順利。哈南到合心線和方牡敦包線兩條500千伏的輸電線路建成。大連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開工。瀋陽地鐵一號線建設進展順利。長春新機場建成投入運營,長白山、漠河、大慶等支線機場開工建設。

    遼寧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瀋陽鐵西新區,吉林省長吉經濟區,黑龍江省哈大齊工業走廊等一批産業積聚地正在規劃和建設之中。特別是瀋陽鐵西新區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重大戰略機遇,乘勢而上全面實施鐵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工作,通過改革開放、結構調整、搬遷重組、改造升級、並軌就業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率先開展了先進裝備製造業積聚園區建設,建成企業300多家,累計投資450億元;在建企業約180家,計劃投資270億元;擬開工項目150個,預計投資230億元;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裝備製造業研究開發和生産製造基地。鐵西新區産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2006年鐵西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地方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産投資分別是2002年的2.63倍、3.63倍、3.5倍和5.26倍;裝備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産值佔全區工業總産值的55%,分別佔瀋陽市和遼寧省裝備製造業産值的50%和12%。瀋陽鐵西新區建設為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為振興老工業基地起到了示範作用。

    (十一)資源城市經濟轉型加快,試點取得初步成效

    先期啟動的遼寧阜新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國家支持的23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5億元;以農産品加工業作為接續産業的態勢已基本形成;轉型三年來全市實現再就業13.1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凈減少11萬人,地區生産總值增速由"九五"時期的年均2.1%上升到近三年的20%以上。阜新礦業集團開發內蒙古白音華煤礦,促進了富餘礦工和生産能力的有序轉移。遼寧撫順、本溪、盤錦等資源城市經濟轉型穩步推進。2005年國務院批准資源城市轉型試點範圍擴大到大慶、伊春、遼源和白山市,試點工作有序展開。2006年,遼源和白山市實現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7.9%和26.5%,增速位居吉林省的第一和第二位。

    自實施振興戰略以來,國家累計投資65億元用於東北三省15個採煤沉陷區項目的治理改造,新建住宅面積907萬平方米,安置居民15.24萬戶。東北三省棚戶區改造工程穩步有序展開,國家先後投資12.2億元用於棚戶區改造配套的基礎設施、學校和醫院建設補助。至2006年底,遼寧省完成5萬平方米以上連片棚戶區改造面積1212萬平方米,吉林省棚戶區改造項目已開工面積1300萬平方米,黑龍江省棚戶區改造規劃已經編制完成。

    (十二)社會事業發展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遼寧省提前一年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近三年中央財政撥付3.5億元專項資金,為吉林、黑龍江兩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目前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已覆蓋了三省74%的農村中小學。2006年,東北三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和在校生人數分別為47.3萬人109.4萬人,比2003年增加了12.8萬和24.9萬人;高等教育在學人數為259.6萬人,增加了83.6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低保制度得到擴大和逐步完善。截止2006年底,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分別有97個、24個和33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佔全省縣(市)區總數的100%、40.0%和44.6%;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為1819萬、624.4萬和511.8萬人,參合率為84.4%、74.3%和83.7%;農村享受低保待遇的人數分別達到66.7萬、80萬和73萬人,每人每年平均標準為853元、683元和683元。

    東北三省初步建立起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截止2006年底,三省共完成491萬下崗職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的並軌工作,基本完成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並軌工作,積累做實個人帳戶基金380億元。三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61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9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70.6萬人,分別比上年底增加55萬人、244萬人和114萬人。2006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5.0%、4.2%和4.4%,與實施振興戰略前的2003年底相比,遼寧、吉林分別下降1.5個和0.1個百分點,黑龍江上升0.2個百分點。吉林城鎮登記失業率變化不大和黑龍江略有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兩省2004年和2005年進行社保改革試點,推動國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此前未登記的失業人員登記後表象化。此外,東北三省穩定形勢好轉, 2006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京上訪案次分別比2003年下降25.5%、13.8%和9.3% ,人次下降57.7%、6.2%和0.2%。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溫家寶主持召開振興東北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
· 李長春:宣傳思想工作要為振興東北提供精神動力
· 振興東北戰略實施三年東北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
· 銀監會: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實施振興東北戰略
· 從西部大開發到東北振興 中國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