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 張毅)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1日在2007年中外企業集團國際年會做主旨演講時説,由於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起步較晚,缺少經驗,中國企業“走出去”整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亟須在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開展本地化經營和人才建設等方面予以加強。
陳健介紹説,目前中國已經和世界上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係,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場格局。中國企業“走出去”過去以貿易為主,逐步擴展到工業、農業、商業零售、研發中心等領域。中國企業在境外開展的投資與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促進了東道國的産業升級,增加了當地的財稅收入和就業機會。通過支持企業“走出去”,中國不僅加強了與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關係,還為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繁榮做出了貢獻,實現了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陳健指出,當今世界範圍內還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地區安全局勢和恐怖分子威脅影響了人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傾向有所抬頭。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起步較晚,除了在技術、管理、資金等方面的差距外,不適應國際競爭環境、風險防範意識不強、不善於處理企業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是“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所面臨的普遍問題。與發達國家成熟的跨國公司相比,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仍帶有發展中國家企業國際化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
陳健認為,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必須注意加強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回報當地社會。二是增強和諧共處、互利共贏的觀念,積極開展本地化經營,擴大本地就業。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適應國際化要求的複合人才。四是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強安全意識,建立和完善內部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機制。
商務部獨家支持的2007年中外企業集團國際年會,由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主辦。本屆年會的主題是“跨國並購 和諧發展”。
外資並購僅佔去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2%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 張毅)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孫鵬1日在2007年中外企業集團國際年會上説,自2003年原外經貿部等部門頒布實施《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以來,外資並購得到規範發展,但中國吸收外資仍以“綠地投資”(新建投資)為主,2006年外資並購僅佔當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2%。
孫鵬介紹説,2006年,中國批准外資並購項目約1300個,同比增長2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億美元,同比增長49%,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並購方式以股權並購為主,並購對象以非國有企業為主。二是製造業外資並購在全國外資並購中所佔比重大幅度下降,並購投資主要投向為基礎設施建設和流通、服務行業。三是外資並購投資來源地主要是自由港和中國香港。據統計,2006年在華開展跨國並購的國家和地區共有44個,前5位投資來源地分別為維爾京群島、香港、毛裏求斯、開曼群島和美國。除香港和美國外,其餘均為自由港。3個自由港的外方出資佔全國外資並購總量的一半左右。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李志群日前表示,外資並購給中國承接國際産業轉移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帶來了新機遇。但當前社會上對並購交易的具體問題了解還不盡全面,相關部門在處理中比較謹慎,因此需要抓緊健全相關法規制度,鼓勵公平競爭,引導和規範外資並購健康發展,確保國家經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