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6月4日電(記者 郭剛、王志恒)磚廠林立,耕地損毀,良田被挖--這是記者日前在甘肅省臨夏市、沿蘭州到甘南藏族自治州50公里長的公路兩旁看到的景象。在這條長長的“磚廠走廊”裏,30多家磚瓦生産企業在基本農田保護區範圍內競相挖掘耕地,取土燒制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的實心磚瓦,造成當地上千畝水澆地大幅度減産甚至無法耕種。
5月21日,一輛挖掘機在甘肅省臨夏市枹罕鎮的一處農田邊取土。磚廠林立,耕地損毀,良田被挖──這是記者日前在甘肅省臨夏市、沿蘭州到甘南藏族自治州50公里長的公路兩旁看到的景象。在這條長長的“磚廠走廊”裏,30多家磚瓦生産企業在基本農田保護區範圍內競相挖掘耕地,取土燒制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的實心磚瓦,造成當地上千畝水澆地大幅度減産甚至無法耕種。新華社記者 王志恒 攝
鎮村出面協調 農民出租土地給磚廠
年逾五旬的王六祥是甘肅省臨夏市枹罕鎮銅匠莊村的一位普通農民,1993年,在鎮政府和村委會出面協調下,王六祥和當地一家磚瓦廠簽訂合同,將家裏5畝多水澆地,以每年每畝地折合産量400公斤小麥的價格租給了磚瓦廠。王六祥説,他家每年能得到3000多元的“租地費”。
在臨夏市,像王六祥這樣將自己的水澆地交給當地磚瓦廠取土燒磚的,不是少數人。村民們説,枹罕鎮已有幾百戶農民把自己的承包地租給了當地30多家建材企業。就這樣,十多年來上千畝高産水澆地在幾十條生産線上變成了一塊塊冷冰冰的磚瓦。
村民們反映,耕地被挖以後,造成水渠被破壞,很多耕地澆不上水。更為嚴重的是,每當天降暴雨,被挖松的地表黃土就會隨降雨而流失,對耕地又形成新的破壞。臨夏市枹罕鎮銅匠莊村村民王文玉告訴記者,原來大片平整的耕地,在最近幾年已被挖成了高低不等、深淺不一的“土窩窩”,致使僅存的高處耕地澆不上水,而低處的耕地又淹成了“水坑”。水土流失、水渠斷裂、地基塌陷等現象相當嚴重。
記者在臨夏市通往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公路兩邊看到,挖掘機正在長著莊稼的耕地裏轟鳴挖土,一輛輛裝滿黃土的機動三輪車來回穿梭,拉運剛剛從耕地裏挖取的土壤,送到磚坯生産線上進行壓制。轉眼之間,這些水澆地裏的土壤就變成了一個個濕漉漉的土坯子。當地一家磚瓦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像這樣規模的磚瓦廠,每年生産實心磚塊的數量,已達到千萬塊以上,一家小磚廠每年要挖掘40多畝耕地、採土3米到4米深才能滿足生産的需要。
5月21日,甘肅省臨夏市枹罕鎮的一位農民正在展示與磚瓦廠簽的耕地租賃合同。新華社記者 王志恒 攝
基本農田保護形同虛設 被挖土地復耕大幅減産
記者在公路兩邊看到一塊石碑,是臨夏市人民政府在1998年立起來的“基本農田保護區”的標誌。石碑上標明了公路兩邊基本農田保護的範圍和嚴禁破壞耕地的規定,而距離這塊石碑不遠處,就是臨夏市枹罕鎮的十幾家磚廠,他們生産實心磚的原料黏土,就取自於這塊石碑後面的耕地裏。
明明是國家明令禁止生産的實心磚塊,又是從重點保護的基本農田裏取土生産,那麼,這些企業是如何獲得可以肆意挖掘耕地的權利的呢?
臨夏市枹罕鎮銅匠莊村村民王文玉告訴記者,枹罕鎮的支柱産業是建材業,磚廠是建材産業的“主力軍”。為此,枹罕鎮專門成立了一個企業辦公室,由他們和當地村委會出面向農民徵地,並負責磚廠與農戶之間租地挖土的協調工作。王六祥説,當時他與磚廠簽訂租地挖土合同時,鎮上和村上都出具了證明。在王六祥家裏,記者見到了這份已經微微發黃的合同書,枹罕鎮和銅匠莊村村委會的公章赫然在上。
記者了解到,當地農民人均可耕地少得可憐,人均不到4分地,大部分農民靠種地和打工為生,生活過得緊緊巴巴。很多等著用錢的農民只好把自己承包的耕地出租給這些磚廠,靠賣土換取一些現金,來支付日常生活開支。
王六祥告訴記者,現在他年齡大了,出去打工基本上沒有人願意雇用了,僅靠磚廠提供租費生活,還要供養兩個孩子上學,生活過得很艱難,他很後悔當年將土地租給了磚瓦廠。
在被挖過的土地上,記者看到,復種的莊稼長勢明顯不如旁邊沒有被挖過的耕地上生長著的莊稼。當地農民告訴記者,耕地被挖掘以後,恢復起來十分困難,即使能夠恢復到重新耕種的程度,種上莊稼以後,産量也會大幅度下降。
枹罕鎮石頭洼村村民馬吉祿説,他們村上被挖掉又重新復耕的土地,兩到四年之內嚴重減産現象相當普遍,平均減産都在50%左右。王文玉説,自耕地表面以下4米多的好黏土被挖掉後,就只剩下了農作物難以生長的白土、沙土,種上莊稼不減産才怪呢。
基層政府和監管部門難辭其咎
為了穩定糧食面積、恢復和提高糧食産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國務院于1998年制定並頒布了《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該條例第十七條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採石、採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活動”。
枹罕鎮黨委副書記喇學智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按照臨夏市的要求,鎮上成立了“基本農田保護領導小組”,由書記和鎮長任組長,分管的副書記和副鎮長任副組長,各村的支書、包括鎮土地所的幹部都是成員。枹罕鎮還成立了一個“耕地管護辦公室”,由他自己擔任管護辦公室主任。喇學智説,他們經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對磚廠進行檢查,專門派出幹部對磚場生産進行監督。如果發現磚廠私自在基本農田裏取土的話,他們會及時地彙報給臨夏市土地局,並堅決地予以制止與嚴懲。
可是,就在這位負責人面對記者慷慨陳詞時,我們另一路記者卻發現,設在枹罕鎮鎮政府不遠處的一家磚瓦廠,正在離公路僅30余米的一塊農田裏用挖掘機取土。一位正在開著農用三輪車拉土的村民告訴記者,他每天為磚廠拉土20多趟,大約能夠拉運40噸土,收入50元左右。
臨夏市國土資源局礦産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馬孝雲向記者展示了臨夏市的“砂石、黏土礦産資源開發及保護規劃圖”。上面明確地標明了“禁採區”“限採區”和“鼓勵開採區”及“監測區”的範圍。當記者問馬孝雲枹罕鎮公路兩邊的耕地屬於什麼範圍時,馬孝雲囁嚅著回答:“這是屬於禁採區”。
在重點農田保護的禁採區裏取土燒制實心磚瓦長達十餘年,又在公路兩邊,監管部門怎麼會視而不見呢?為此記者採訪了臨夏市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白旭東。
白旭東説,這些磚廠主要建成于上世紀80、90年代,當時國家對耕地的保護並沒有今天這樣重視,所以建材業在臨夏市就慢慢發展起來了,並且形成一種産業。這個産業發展到今天,由於磚廠佈局過密,無土可取,有些磚瓦廠就開始打耕地的主意,所以才發生了挖掘基本農田燒制磚瓦的情況。
白旭東告訴記者,臨夏市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也曾經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執法檢查,但是一些建材企業還是無視國法,在重點保護的基本農田裏取土生産。他表示,要立即整改,堅決糾正此類現象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