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6月17日電(記者 郭立)近年來,重慶市把勞務經濟作為“第一資源型經濟”,啟動實施了“百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著力構建資源調查、技能培訓和組織輸出三大系統,以此作為農民跳出農業、增加收入的重要載體。目前,全市已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706萬人,超過農村勞動力總量的51.6%,工資性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45.8%。
據了解,重慶市及各區縣都建立了農村勞務開發領導小組,在鄉鎮設立勞務開發站,村聘用勞務信息員,城鎮社區開設農民工綜合服務窗口,還在外地建立了88個專為農民工服務的辦事處,形成了186個勞務基地。整合和發揮各部門各行業的優勢,依託現有職業教育學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利用延伸到鄉鎮的農業信息網絡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動態管理系統,運用勞動保障部門的社保網絡建立了969個鄉鎮就業信息平臺。
重慶市對農村勞動力實行短期、中期、長期培訓,並逐步由短期培訓為主向中長期培訓為主過渡,目前全市農村勞動力中長期技能培訓的比例已達到40%。2006年,全市對30歲以內的三峽庫區移民、退役士兵和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等人員,實行“學費全額資助、生活費包乾補助”的扶持政策,資助其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全市接受技能培訓的農村勞動力已累計達到93萬人。
全市制定了勞動力轉移扶持政策,按每培訓並穩定就業1人,政府對培訓機構給予50元獎勵,引導和鼓勵定點培訓機構減少一般性培訓,擴大訂單式培訓規模。2006年全市完成訂單培訓20萬人,培訓就業率達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