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記者陳鍵興)19日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在台灣,各地的節慶活動早已如火如荼地展開,傳統中不乏創新,人們還不忘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送去關愛。
堅守傳統端午習俗
台灣民間非常重視端午節,其中一個歷史原因是早期的大陸移民多無法適應當時蠻荒的台灣島,死於瘴癘時疫者時有所聞,端午這個以驅疾避疫為基本精神的節日便顯得格外重要;另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台灣《聯合報》日前專文介紹了島內民間至今仍嚴守的幾大端午習俗:挂菖蒲、艾草,為的是驅毒避邪;喝雄黃酒,為的是“消毒”,可以喝,還能抹在口鼻間或灑在床帳上;包粽子和劃龍舟,自然與紀念屈原有關;“立蛋”比賽更有趣,相傳端午節正午12時雞蛋可直立在地上,誰很快將雞蛋立起就會有好運;打“午時水”是另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習俗,人們在端午節正午求取“午時水”,傳説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還有治病、解熱的功效。
記者的一位台灣朋友説,今天島內端午節的氛圍中填充了一些新元素,但傳統味道仍是民眾們最樂於接受的。孩子們在端午節都要挂上的香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如今的香包越來越多地用棉花噴灑香料作為填充物,但仍有不少中藥店遵循古法以檀香、丁香等中藥製作香包,最受歡迎。
節慶活動熱火朝天
今年端午節,台灣民眾從16日至19日有4天假期,但島內各地的端午節慶祝活動其實早在6月初就已啟動。
台北市17日開始舉行一連三天的“2007水岸台北——端午嘉年華”活動,核心內容是“台北龍舟錦標賽”。而早在本月9日,台北市政府就在全臺唯一的屈原宮依循古禮舉行了龍舟點睛和祭江儀式。
高雄市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於16日開幕,主辦單位專門邀請中小學生為民眾進行民俗藝術表演,包括舞獅、“跳鼓陣”、“花鼓陣”、“節令鼓”、“槍旗”以及雜技和民俗舞蹈等節目。
苗栗縣的龍舟賽則突出創意特色,吸引民眾以當地素材、環保、客家意象為主題,設計製作“創意龍舟”。有人用漂流木加上客家花布扎成龍舟,有的用當地特産的桂竹、蘆竹作材料,還有的用絲瓜做龍頭、用回收的光盤做鱗片。
島內的傳統戲曲演出團體也在端午期間推出了應景劇目。“國光劇團豫劇隊”由有島內“豫劇皇后”美稱的王海玲領銜,推出《白蛇傳之“盜仙草”》以及《鍾馗辟邪》等。
端午不忘愛心助人
端午來臨,島內民眾在舉家歡度節日時也不忘那些需要關愛的人們。
在新竹縣的一個社區裏,100多位家庭主婦親手包了3000顆肉粽,分送給10余個弱勢團體享用。這個愛心行動已經堅持了很多年。91歲的林鄭銀老太太親自號召了6位80歲以上的老太太一起參加活動,她開心地説:“充滿愛心的粽子一定特別好吃!”
在雲林縣,當地的復健青年協進會舉辦了“社區有愛,社區無礙”活動,邀請殘疾人與民眾一起參加端午聯歡,還由居家照顧服務員組成“送愛肉粽隊”為無法參加聯歡的殘疾人送去節日問候。
在台北市,市長郝龍斌親自領軍的“聽障奧運隊”與市勞工局長蘇盈貴帶領的“五障俱全隊”參加了龍舟表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