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聚焦回歸十年來祖國內地支持香港發展的重要時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有一種力量叫祖國
——聚焦十年來祖國內地支持香港發展的重要時刻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趙新兵 郭鑫 車曉蕙)從打破“香港死亡”的預言,到演繹經典的“香港神話”,香港回歸十年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路: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禽流感、全球經濟衰退……在這些危機中,這座城市每一次都面臨嚴峻挑戰,每一次又都化險為夷,並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回顧十年來的風雨之路,具有“永不言敗”精神的700萬港人有著深切的感受,那就是:不管行進的道路如何坎坷,在香港的背後,始終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支持著她,守護著她,這種力量就是——日益繁榮昌盛的祖國。

    美國《時代》週刊在評述香港回歸十年時説:“香港明白,在這樣一個幸運時刻成為中國的一部分真的是太走運了!”

    金融危機:中央政府鼎力相助

    (現場回放)1998年3月1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面對眾多海內外媒體,作出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只要特區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絡匯率制度。”

    (相關背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在香港回歸當年的10月,國際上一些大炒家衝擊香港股市,兩天內使恒生指數和期指日狂跌1000多點,隨後又多次小規模狙擊港元,企圖將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次年8月,“國際金融大鱷”數次衝擊香港聯絡匯率制度,導致港元對美元匯率迅速下跌,各大銀行門前出現擠兌的人龍。特區政府沉著應對,動用鉅額外匯儲備,與國際炒家展開了殊死的“金融保衛戰”。

    (支持措施)在內地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內需不振、失業增多和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的情況下,中央政府多次重申“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強調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為穩住金融市場所做的努力,並作出“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的承諾。這一承諾有效地幫助香港特區政府捍衛了聯絡匯率制度,最終擊敗了國際炒家。

    (港人感受)香港匯盈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主席黃結力:“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承諾是對我們的巨大支持,給港人戰勝金融危機帶來了信心和力量,祖國永遠是我們危難時刻的堅強後盾。”

    非典肆虐:內地人民“雪中送炭”

    (現場回放)2003年5月8日,深圳皇崗口岸,中央政府支援香港特區抗擊非典的第一批醫用物品舉行交接儀式。國務委員唐家璇代表中央政府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送交了一批符合國際標準的高質量的防護服、防護鞋套、眼罩、口罩等。

    (相關背景)2003年春夏之交那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給內地和香港都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在那場疫情中,香港共有1755人感染非典,死亡298人。

    (支持措施)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董建華時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同胞的福祉和健康,全力支持和幫助香港奪取同疫病鬥爭的勝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探訪了香港非典“重災區”淘大花園的居民,給香港市民帶去了溫暖和支持。除了支援香港醫護用品,衛生部還專門從沒有發生非典的地區抽調了200名護士,集中訓練,時刻準備馳援香港。廣東省派出得力醫生赴港,送去了內地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的新方法。

    (港人感受)首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患難中,中央政府向我們傳送了內地同胞的真情,送來了內地同胞支持我們徹底戰勝非典型肺炎的信念和承諾。”

    經濟衰退:“安排”促進香港繁榮

    (現場回放)2003年6月29日,香港禮賓府。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香港社會各界人士的見證下,商務部副部長安民和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共同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相關背景)2001年世界經濟陷入低迷,香港受到影響,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更使香港雪上加霜。當時剛剛履新的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感慨地説:“SARS(非典)時期,香港經濟未復蘇,很多數據很難看,以至於我做第一份財政預算案的時候真的很困難。”

    (支持措施)2001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建議。經過4次高層會議和20輪高官級磋商,“安排”簽署並於2004年1月1日開始實施。“安排”涉及三部分內容:貨物貿易自由化,內地對香港産品逐步實行零關稅;擴大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內地與香港貿易投資便利化。目前,已享受到“零關稅”優惠的香港産品達1448種。同時,至今已有1753家香港企業按照“安排”的優惠條件申請進入內地投資。

    (港人感受)現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CEPA簽署的時候,正是近年香港經濟最困難的時刻,加上SARS疫症侵擾,令經濟雪上加霜。中央政府當時給我們帶來‘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為香港經濟注入動力,為市民帶來信心。”

    市場低迷:“個人遊”帶動市道暢旺

    (現場回放)2003年7月28日上午,廣東中山。在廣東省居民個人赴港澳旅遊首髮式上,中山居民鄭先生興奮地從省公安廳副廳長羅娟手中接過有“F”簽證的《往來港澳通行證》,從而成為內地首位個人赴港澳旅遊的遊客。

    (相關背景)香港旅遊業受到非典重創,2003年5月赴港遊客同比下跌68%,僅旅遊收入就減少123億港元。這一損失很快波及到零售業和消費業,導致失業率達到特區政府成立以來新高。

    (支持措施)2003年7月,廣東4個城市率先開通赴港“個人遊”。到2007年,開通赴港“個人遊”的內地城市已達49個,通過“個人遊”赴港的遊客人數超過1970萬人次,佔同期從內地到香港遊客的40%,為香港旅遊業和餐飲、娛樂等服務性行業帶來了蓬勃商機。

    (港人感受)香港“蘭桂坊”和海洋公園老闆盛智文:“‘個人遊’如同打開了水龍頭,讓內地的財富流入香港。現在的內地遊客已經佔到海洋公園遊人總數的近一半。”“內地遊客在恢復經濟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是點燃火焰的火柴,使得經濟再次運轉起來。”

    同屬一家:共同分享民族榮光

    (現場回放)2005年7月8日,新加坡。國際奧委會第117次全會上,國際奧委會、北京奧組委和國際馬聯就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從北京易地香港達成共識。

    (相關背景)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後,中國香港奧委會就積極申辦馬術單項協助舉辦權。能夠在香港舉辦奧運會馬術比賽成為香港同胞的熱切期盼。

    (支持措施)回歸祖國的香港同胞開始和內地民眾一同共享中華民族的偉大榮光。香港特別行政區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了超過190個不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成員,或中央人民政府和有關組織允許的身份,參加了超過20個以國家為單位的組織。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來自香港的陳馮富珍于去年底當選為世衛組織總幹事。

    (港人感受)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能夠有一個奧運項目在香港舉行,百年難得一見。”“國家能夠舉辦2008年奧運,我們能夠分享其中的光榮,這種參與感和投入感更是不用説的。”

    親情無價:竭力援助遇困港人

    (現場回放)2006年1月31日,埃及紅海旅遊勝地胡爾加達。一輛香港旅行團44名遊客乘坐的旅遊巴士發生嚴重車禍,造成14人死亡,30人受傷。外交部、駐外使領館、駐港公署等部門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妥善安置傷員和處理遇難者善後事宜。

    (相關背景)隨著香港對外交往活動的增多,港人海外遇難遇困事件也時有發生,近幾年發生的印度洋海嘯、所羅門群島撤僑、東帝汶撤僑,以及埃及胡爾加達事故等,都涉及到海外港人生命和財産安全的保障問題。

    (支持措施)香港回歸十年來,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和中國駐外使領館密切配合特區政府,處理了4000多起涉港領事案件,協助特區政府與100多個國家或地區簽署了免簽證協議或行政安排。

    (港人感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高級主任梁超彬:“如果沒有中國駐埃及使館的幫助與協調,我們在埃及的整個救援和善後處理工作不會進行得如此順利。”

    持續發展: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規劃

    (現場回放)2006年3月1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准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首次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角度,對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和功能進行了定位,將香港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規劃。

    (相關背景)隨著內地與香港關係的日益緊密,讓香港進一步分享祖國發展的機遇和成果,變得越來越必要和迫切。西方媒體日前指出:“此時此刻,中國內地正變得日益自由和開放,可以給予香港——這個混血的、有點外國風情的孩子可能連做夢都沒有想到過的機會。”

    (支持措施)《綱要》特別闡述了香港的功能定位和與內地的相互作用,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

    (港人感受)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意義非比尋常。這是香港經濟與內地融合的自然反映,也為香港尋找持續發展的動力提供了基礎。”

 
 
 相關鏈結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十週年慶祝大會在港舉行
· 香港司法獨立在"一國兩制"下得到絕對認同和尊重
· 董建華:十年的成績值得驕傲 對香港前途更有信心
· 香港回歸十週年:鋼鐵大動脈讓內地香港緊密相連
· 香港首家傳染病中心啟用 政府撥5.38億港元興建
· 國務院任命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主要官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