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提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甘肅省榆中縣城關鎮城關村的張重蘭連連説好。今年3月22日,張重蘭在榆中縣城關鎮衛生院生下一名女嬰,住院費用花去2000多元。“我家就靠丈夫在外打工掙錢,2000元是一半的年收入哩,”張重蘭高興地告訴記者,“合作醫療費交了10元錢,一下給報銷了800元!”
從今年6月1日開始,隨著文縣等最後16個縣(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用報銷程序的正式啟動,甘肅實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省農村人口。這意味著甘肅全省近1800萬農民都可以像張重蘭一樣,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受益。
甘肅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03年開始試點,截至去年底,該項制度即已覆蓋近1000萬農業人口,實際參合農民近860萬,參合率為86.41%。
2006年底,甘肅省委、省政府決定,2007年在全省範圍建立起覆蓋所有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並將其列為今年為群眾辦的12件實事之首。甘肅省委書記陸浩就此強調,這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緩解農村群眾“看病難”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一項“民心工程”,對於進一步提高農村群眾健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以來,甘肅省新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縣(市、區)47個,其中31個縣(市、區)已于3月1日前正式啟動了新農合醫藥費用報銷程序,最後16個縣(市、區)在6月1日啟動。至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甘肅全省所有農村人口,參合人數近1800萬人,佔全省農業人口的90%,合作醫療基金總額將達到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3.56億元、省財政補助資金2.67億元、市縣兩級財政補助資金0.89億元、農民個人繳費1.78億元。甘肅省要求,今年所有新增加的新農合縣(市、區),無論啟動報銷程序的時間早晚,都要按自然年度為一個運行週期,對參合農民的醫藥費用補償追溯至1月1日。
目前,甘肅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框架和運行機制已基本形成,各試點縣(區)在組織管理、宣傳發動、籌資機制、基金管理與使用、衛生服務機構監管等方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實行單病種費用控制、住院次均費用控制和不予報銷費用總額控制,這3條控制線的確定是否合理,直接關係到農民受益程度。
甘肅省衛生廳廳長侯生華向記者介紹,為了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通過4年試點,省裏將住院補償比例原則上定為鄉級不低於60%、縣級不低於50%、市級不低於35%、省級不低於30%。起付線原則上鄉級不高於100元、縣級不高於300元、市級不高於800元、省級不高於1500元。封頂線原則上鄉級為3000元、縣級為8000元、市級為10000元、省級為20000元。當年基金結余量較大的縣(基金沉澱率大於40%)可採取二次補償,以提高基金的使用率。二次補償必須按照公平公正、及時公示、及時兌現的原則辦理。
在榆中縣城關鎮北關村,人們見到樂呵呵的裴萬叔,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個受肺癌折磨的人。“身子得了病,精神可不能垮。”裴萬叔一臉輕鬆。2001年,他被查出患有肺癌,“生病我不怕,咱看得開,可手術費和化療費用倒把我給愁住了。不過這幾年我還是挺過來了。”2005年,榆中縣被甘肅省政府列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從那以後,裴萬叔就對治好自己的病更有信心了。“去年化療、住院花去10000多元,沒想到幾次下來報銷了3000元。現在我能更放心地去看病了。”一天天康復起來的裴萬叔,當起了新型合作醫療的“義務宣傳員”。
裴萬叔的話道出了參合農民的共同心聲。省“新農合”評估專項檢查和省人大督查顯示,甘肅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滿意率超過90%。自2003年試點開展以來,該省各地農民平均參合率都在85%以上,並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有628.7萬參合農民得到了近2.95億元合作醫療基金補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的發生。2006年,甘肅參合農民住院平均補償佔平均住院總費用的34.17%,高於全國23.2%的水平。
甘肅省省長徐守盛説,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於建立農村居民初級醫療衛生保健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保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試點以來,各試點縣(區)逐步加大了縣、鄉兩級衛生機構,尤其是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的建設。據統計,參合農民在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數佔住院總人數的92.7%,補償金額佔到合作醫療基金補償總額的78.5%,農民就醫消費層次也趨於合理。 (記者 李琛奇 通訊員 陳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