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紀行:走進青藏鐵路調度中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17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者按: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今年7月7日至8日,青藏鐵路格(格爾木)拉(拉薩)段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青藏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一年來,一直是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藏羚羊的遷徙、凍土層的跨越、青藏線上的污水污物處理、生態移民等等都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近日,本報記者跟隨中央外宣媒體採訪團,走近了這條“神奇的天路”。

    2006年7月2日下午,陳敏來到西寧火車站站臺上,拍下了一張一生都不會忘記的照片——在他的身後,是一列嶄新的火車,車體上標識著“北京西-拉薩”字樣。一年之後,他這樣對記者描述:“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

巡視總調度臺是總調度長陳敏每天零點睡前必做的事情。

    從那一刻開始,這個來自湖南長沙的年輕人成了青藏鐵路線上的總調度長;從此,這條天路上來來往往的列車、人口和物資便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此,每天零點左右去巡視一遍總調度臺,成為他睡覺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在整個青藏鐵路的運行過程中,作為集中、單一的最高指揮中心,調度所的重要可想而知,並不亞於一支軍隊的中樞指揮部。青藏鐵路開通以來運營安全的“零事故”,讓我們非常感興趣,作為大腦、中樞的調度所,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陳敏帶領我們走進青藏線格拉段列車運行指揮中心,迎面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電子屏幕,上面顯示著青藏線上從格爾木到拉薩沿路的行車情況。工作人員介紹説,指揮顯示屏上閃爍著的紅點表示正在行駛中的列車所經路段,而紅點左右閃爍著的橙色光點是列車即將行駛的路段。通過這個顯示屏,指揮中心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列車的位置和行駛情況。正對指揮顯示屏,就是調度人員的計算機控制臺和通信臺。在這裡,調度員可以通過自動電話、無線電話與列車通話,了解列車上正在發生的情況,隨時發出指令。即使在信號完全中斷的情況下,還可以啟動海事衛星電話實現通訊,這正體現出青藏線上“多套冗余、互為備用”的原則。

    陳敏指著工作臺邊的一台電腦屏幕,讓我們看某站目前的風速、溫度與降雪情況,説:“這就是道岔融雪控制系統。”道岔是鐵路運行的關鍵所在,因為積雪冰凍造成道岔不能順利運轉,會給鐵路帶來巨大的損失。青藏線格拉段有32個車站裝備了道岔融雪裝置,運行一年來,已經歷了多次大雪和暴雪的考驗。

    青藏線最大的特點,是高海拔下的缺氧和高寒。因此,行車安全和旅客安全是陳敏和同事們最為重視和關心的問題。“我們的設備,不能有任何一絲的閃失,而且必須考慮到多重意外情況的發生。”陳敏説。青藏鐵路的“千里眼”是全線視頻監控系統,目前已有超過1100個監控鏡頭覆蓋在1956公里長的鐵路線上,特別是在格拉段,幾乎每公里就有一個鏡頭在實時監控。而“順風耳”是指在青藏鐵路所經的風帶地區設立了52個大風監測點。格拉段沿線大風天氣多,從青海五道梁到西藏安多,每年的大風期能達到150天。有了這些自動“耳朵”,就能及時計算出安全行車速度,列車員就能根據指揮中心發出的信息及時調整車速,避開風險。

    “全世界都很關心‘凍土地帶’的問題。運營一年來,‘凍土地帶’一直處在我們的牢固掌控範圍之內。”聽到有記者詢問“凍土”問題,陳敏説道。青藏鐵路格拉段要經過550公里的高原凍土地帶,運營一年來,路基已經趨向穩定,調度中心監測到路基最大的升降幅度不足5毫米,而只有當路基升降超過20毫米時,才會影響到安全行車。陳敏説:“每個機車上都裝有自動檢測儀,路基有變化,我們不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現在,青藏鐵路的現代化達到了較高水平。傳統“鐵路人”的形象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傳統的鐵路工人,背著兩頭尖的洋鎬,沿線巡查,將鐵軌下的路基夯實,在風雪天氣將積雪清除掉,在有道岔的地方,從事扳道工作;而我們在青藏線格拉段的調度指揮中心看到,通過種種外設的“眼睛”、“耳朵”,路況、車況幾乎是同步就傳進了調度指揮中心,而在最短的反應時間內,自動化的融雪裝置、道岔裝置就可以遠程啟動、迅速完成任務——而這一切,不過是衣著整潔的現代“鐵路人”在斗室方寸之間,動了動手指而已。(楊凱)

 
 
 相關鏈結
· 國家驗收委員會:青藏鐵路建設環保工作具示範意義
· 青藏鐵路運進西藏貨物62萬噸 為出藏貨物14倍多
· 青藏鐵路開通打破交通制約 西藏融入全國大市場
· 青藏鐵路格拉段工程驗收穫高度評價 環保全面達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